刘鼎钧,字乃铸,出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蒲江县马槽潭人。 1904年春,就读四川官牟学堂,1905年冬毕业,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刘与马毓智、蒋中汉、吴润生、蒋丹廷、彭泽等为同学,毕业即参入四川新军。乃铸,军戎生涯一生,初为陈国栋部属,后长期为邓锡侯之马毓智部的混成旅旅长。
1925 年,川北卫戍总司令陈国栋因众叛亲离,宜布弃职,将余部交31 师参谋长兼 61 旅旅长马毓智,令马率部到合川,接受邓锡侯指挥。邓委任马为第七师长,并升任驻长寿的周世英为第十三旅旅长,刘乃铸为第十四旅旅长。
1926 年,乃铸任国民革命军第 28 军邓锡侯部 7 师第四混成旅旅长。时,邓锡侯二十八军所直属的部队有五个混成旅,每个旅长各有特色,人戏之“五化”:第一混成旅杨秀春吸鸦片种鸦片是“黑化”;第二混成旅陈离接近共产党是“赤化”;第三混成旅周绍芝为国民党西山派是“蜕化”;第四混成旅刘鼎钧只知做官拿钱,不问政治是“腐化”;第五混成旅谢德堪常于星期日官兵放假时各授以木棍,若和老百姓打架取得胜利是“恶化”。 刘驻铜梁时,为敛财,增设“门户捐”,遭铜梁各界抵制,经罢课、罢市和游行示威活动,被迫取消“门户捐”。 刘驻简阳时,修简阳公园,为市民提供休憩之所。1928年扬露创办成都《新新闻报》,刘每月赞助其津贴50大洋。
据《大邑县志》记载,民国22年(1933年)
1934 年,刘任第 28 军 3 师师长第八旅旅长,下辖两个团,团长为郭鸿典、陈则明。旋即,奉命参加六路“围剿”红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广昭战役,刘乃铸率部防守陈家坝,于嘉陵江一线堵截红军。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刘部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作战序列出川抗日,为第45军军第127师师长第379旅:少将旅长刘乃铸(鼎钧)少将副旅长郭鸿典(昆甫),第772团上校团长唐庶康(尧冲),第773团上校团长陈则明(绍虞),第774团上校团长郭鸿典(昆甫)。不久,刘鼎钧御去军职。1938年8月,为纪念徐子修先生,建立霁园先生图书馆,请刘出任第一任馆长。1942年,成都市第一届临时参议会成立,聘刘为参议员。1944年5月,李家钰殉国,刘为李宅治丧处常务理事。
1946年.刘乃铸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