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0;}
川剧表演——变脸,展现着成都传统而有魅力的一面
宜居之城的闲适下午,人们坐在府城河岸休憩闲聊,有人说这一点,跟巴黎的塞纳河畔很像
隐 是心灵回归的一种态度 一种生活哲学
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
在从容淡定中享受生活 何乐而不为
坐在茶馆 就着一杯香气袅袅的茶
把工作摆上茶桌 自成风景
周末 约上三两知己游荡在这座被称为
『衣绿带水枕青山』 的名城里 怎不动心
成都,宜居之城
成都,一座让无数人想要永久停留的城市
2004年,《中国宜居城市榜》,成都名列全国第五、西部第一;2005年,《中国城市宜居指数2005年度报告》,成都位列全国第四;2006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成都名列第一;2007年,《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成都名列第八;2008年,《中国10大宜居城市》,成都名列第五。
当工作越来越忙,生活越来越紧张,我们奢望在城市的某个地方,有一盏温暖的灯是为自己而亮的,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安放。家,居之所,自当舒服、适宜。打开最近五年各种城市排行榜,一个关键词引人关注:宜居。城市竞争时代,宜居价值最受瞩目。挑战公众挑剔的目光,成都为何屡屡胜出?答案就在每一位感受过成都的人心里:城市价值、发展理念以及人文精神,征服了每一位归人和过客。
这座整洁的城市,大街小巷林荫夹道,僻静处青石路面幽幽生辉。这座城市拥有机动车数量仅次于京、沪、深圳三地,居全国第四,然而成都的天空却远比其它三市要蓝。云淡风清江月明,青山绿水共为邻,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魅力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行走“宜居”之路,成都之生态观
2200年前, 都江堰这一伟大的工程, 造就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2200年后,成都锦江、沙河及其五十多条支系河流的全面整治,造就了宜居城市的生态大环境。
清
“空气清爽,水也清爽,河边的树呀草呀,绿油油的,我每天都要去河边转耍。”78岁的成都市民叶太婆自从10年前搬来城北的沙河边居住,亲眼见证了河水与河堤的“改头换面”。一组数据记载了沙河整治的不寻常历程。历时3年,投资32.48亿元,整治范围涉及4.63平方公里,关闭500多个排污口,全线共建城市道路和护岸护洪道路43公里,新建、重建桥梁16座,修建景点建筑30座,广场及文化构筑物9万平方米。天道酬勤,2006年9月,沙河整治喜获“国际舍斯河流奖”。“人类的繁衍迁徙,总是与河流分不开,一个城市的居住质量,同样与河流分不开,成都的城市文明史事实上是一部治水的历史。”历史学家谭继和说,在这部壮丽的史书中,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成都开展的“母亲河”整治工程,无疑也是其中最为华美的篇章。
“整治河流,我们要的是全面治理,是综合效益,是对成都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直言,改善成都的人居环境,是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心工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规模推进,现代城市文明的不断演进,改善成都城市水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被提升到了城市的战略发展高度。
锦江,沙河,如今已成为功能完善、水质优良、景观优美的城市“生命河”,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母亲河”。沿岸一幅幅优美的宜居河景,楚楚动人。
由“母亲河”派生出的五十多条支流水系的联动整治,形成了古老与现代、民俗与艺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杜甫草堂、武侯祠、驷马桥等数十个经典人文古迹和城市风光,几千年成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华,在“母亲河”的串联下,形成了三条独特的风景线,三个相互交错的璀璨水圈、绿圈和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