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历史悠久
鹤鸣茶社总是高朋满座
日前,成都市政府正式公布了成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包括鹤鸣茶社等9处历史建筑。成都地方志记载,人民公园内共有6个茶社,其他5家命途多舛,有的挪了地方,有的重建了楼宇。唯有鹤鸣茶社几经沧桑,还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老建筑透露的是原汁原味。一砖、一瓦、一木,都散发出迷人韵味。
走进人民公园大门,左侧是一泓静湖,湖畔可见一牌坊,上书“鹤鸣”两个大字,字体苍劲飘逸,牌坊前安放着一只硕大的铜茶壶和一个茶碗,这就是“鹤鸣茶社”。
老规矩,来喝茶“休谈国事”
茶社是一栋二层的中式古典建筑,茶社内的墙壁上,有图文并茂的浮雕,记载着茶社的历史变迁。整个茶社最多可容纳3000多人喝茶。在高档茶楼茶馆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
解放前,成都多数老年人都有饮早茶的习惯,所以鹤鸣茶社当时还为茶客提供早茶。来此喝茶的,有好些赫赫有名的老茶客,他们是品茶论质的行家。每天上午,老茶客走进鹤鸣茶社,就会看到一张醒目的“休谈国事”字条,提醒他们品茶之余不要针砭时弊。因为当时国民党实行高压统治,在茶馆酒肆遍布特务,谁要评论国事,当场就抓,轻则坐牢,重则杀头。
找工作,教员也要“货比三家”
关于鹤鸣茶社的另一个段子是,成都茶馆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解放前,教员的工作不稳定,为了找工作,就跑到鹤鸣茶社互通信息。渐渐地,鹤鸣茶社就成了教员找工作的“人才市场”。每年寒暑假,教员都聚集在鹤鸣茶社,想找一个好去处。
在鹤鸣茶社,教员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无论胜败都不轻易退场。没有找到工作的,会想尽一切办法谋求一席之地;已经找到工作的,也不忘“货比三家”,再多寻几个去处。多年前上演的这一幕幕,被成都人戏称为“六腊战争”。
和多年前一样,午后的鹤鸣茶社总是高朋满座,但当初“休谈国事”的字条早已不复存在,教员们明枪暗战的场景也不再重现。
在一片市井热闹的音乐、吆喝声中,鹤鸣茶社的桌子还保留着一贯的古朴简约。人们闲散零乱坐满园子,谈意境、打小麻将、用ipad上网看新闻、对着一盏热茶发呆……好不热闹。
炮火中,百年茶楼两次重生
很多人都知道,鹤鸣茶社是一位姓龚的大邑人创办的。1923年,他租用当时少城公园的一块地皮,建了个亭式厅堂茶社,取名为“鹤鸣”,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上。说到这里,茶社取名鹤鸣的缘由,已经初露端倪:大邑人创办的茶社,哪能忘了家乡的鹤鸣山呢?位于大邑鹤山镇的鹤鸣山,是道家的发源地和张道陵得道的仙境,也是鹤鸣茶的产地。
1940年,茶社转租给了熊绰云,请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也是这一年,少城公园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园内金石陈列馆、体育场等处都受到了损坏,死伤数百人,唯有鹤鸣茶社逃过劫难,在轰炸中毫发无损。解放时,熊绰云将幸存下来的茶社交给了政府。横额在1952年修公园时被拆除。1988年6月,王稼桢先生重题“鹤鸣”横额。3个月后,沧桑的鹤鸣茶社迎来新生——政府花费11万重新修整鹤鸣茶社。11万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让沉寂多年的鹤鸣茶社重新焕发魅力。
之后的岁月里,鹤鸣茶社一直保持原貌。直到2007年,这栋“年岁已高”的茶社开始风化,政府再次出资修整,还在茶社里打造了一些浮雕,用这种方式演绎茶社的前世今生。
秀茶艺,繁华与宁静碰撞
2012年2月,鹤鸣茶社作为成都市现存、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当选成都市首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对象。如今,它占地30亩左右,当仁不让地成为成都最大的茶社,是一栋鲜活的文物,既表达着成都百年来历史与文化,又与新时代的时尚、繁华不停碰撞交汇。
这几年,茶社恢复了老传统,用老虎灶和铜壶烧开水。茶客们除了放松身心、消遣之余,还能欣赏到老师傅炒茶的精妙技艺:翻动、抛高、撒开、捞净、成型、提香……旁边还有现场揉制的茶叶。每周六下午,茶社还增加了茶艺表演,用长壶掺茶。
早间或午后,走进人民公园,满眼是唱歌跳舞早锻炼的人们。再往前,走到公园里最高的三棵松树底下,你会发现,鹤鸣茶社那扇古老的门永远都开着,在这里点一杯香片,打一圈麻将,跟几位新老朋友坐坐。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不变的是鹤鸣茶社品茶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