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蒲江的长秋乡,是有名的柑橘之乡,全乡70%的土地都种着市面上最畅销的丑柑。二三月份,丑柑马上就要上市了,今年的丑柑能卖个什么价儿,古佛村的果农朱永华心里有点忐忑。
他和表弟徐勇进家的地只隔了一道田埂,而且种的丑柑品种都一样,但去年,表弟家的丑柑就远比他家的卖得好。
“去年你吃亏在哪里晓得不?”“去年吃亏就是因为价位跟他们比起来悬差有点大。”询问朱永华的这位戴眼镜的专家叫徐建,是表弟徐勇进请来的种植高参。从2011年开始,徐勇进就跟着徐建学种柑橘。这不是徐建第一次来了,来了,就把朱永华一顿批评。“让你用有机肥,你嫌麻烦,要挖要掏要搞,但是你算过这账吗?”徐建又问。
朱永华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从去年4月份开始,朱永华也决定跟着徐建学种橘子。徐建早就提醒过朱永华,他的地有问题,肥施得不对。但朱永华没舍得用徐建推荐的有机肥。
徐建也是土生土长的长秋乡人,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乡里的中学教语文。别看是个教书匠,但徐建跟这土地的缘分却没断。业余时间他经常帮乡亲们研究种柑橘的事儿,时间一长竟成了技术能手,乡里借调他来果品协会,这一调就再没让他回去。
徐建研究问题,喜欢往深里钻。他发现,乡里从1992年开始种普通柑橘,之后改种脐橙,再后来又改种丑柑,尽管品种一直在改良,但品质却总也上不去。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徐建大致统计了一下,结果发现,大多数农户一年要施两到四次肥,每亩果园差不多施用的尿素和复合肥能达到600斤到1000斤,而实际上400斤足矣,多施的这将近60%的肥料一部分流失,剩下的因为果树难以吸收甚至造成了土壤板结。
要想效益上去,得先改良土壤,徐建想到的办法,是改用有机肥。
石马村种了3000多亩丑柑,以前全都用化肥。现在在徐建的推广下,大家学着施有机肥。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种植习惯,改变起来却特别困难。
尽管已经来过很多次了,但徐建每次来果园,还是会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施有机肥。他明白,改变施肥习惯需要潜移默化,只要坚持,让大家慢慢看到效果,自然就会接受。
对农户们来说,施用普通化肥的确省钱又省事,先说成本,一吨尿素2300块钱,能施两亩多果园,可一吨有机肥将近3000块钱。而从工序上看,普通化肥撒在面上就可以了,有机肥得像徐建演示的那样深挖回填,一亩要多费三个工。农民也算过账,用有机肥的话,每亩果园都要多花上将近1000块钱。
要多花这么多成本,农民改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怎么办?徐建其实还有其他的绝招来改良土壤。
徐建推荐农民使用的割草机,以前农民都用除草剂,但是除草剂在除掉杂草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但这些草恰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绿肥,不能浪费。
为了增加有机质,第二个就是生草栽培,很简单就是用割草机来割草。除了这些,徐建还给大家引进了新型的灭虫灯,这盏灯也能帮助土壤增加有机质。只有让农户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改良效果,大家才能有动力改用有机肥。
石马村的土壤改良已经做了整整一年,到底效果怎么样呢?今天,徐建取了改良过的土样,送到耕地质量提升中心做专业检测。
听说出了检测结果,村民们也围着徐建问东问西,村里300户人家,去年只有两户用有机肥,但今年已经有270多户报名用有机肥了。
“农民感受最深的就是卖果子的时候,去年他们几户人的果子卖得特别高,高于其他人的果子一元到两元每斤,这样的话,一亩地多收五六千元钱,其他农民就愿意按照这种模式种了。”徐建说。
2016年,徐建想做的事儿还有不少。这是他新弄起来的一个种地神器,当地很多果园都安装上了这个太阳能装置,其实它是一个大数据收集系统。
“我们这儿采集所有信息以后再传到我们数据收集中心,主要能够采集到我们的一个空气的PM2.5,然后二氧化碳,还有风向、风力包括我们空气的温度、湿度这些都可以。另外它还可以探测到我们地里的pH值酸碱度,还有地里的水分这些都可以探测到。那么这样的话就是说,它就更进一步增加了我们果子的安全性在里面。”徐建分析道。
大数据收集只是第一步,徐建的设想是,未来蒲江的农户们,可以坐在电脑前实时监控果园,就连浇水施肥也能自动化远程控制,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据1月9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