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源污染是推进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我县生态保护带来了不小压力。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先后在鹤山镇、寿安镇、朝阳湖镇、大塘镇、甘溪镇、光明乡试点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促进了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鹤山镇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该镇因地制宜,围绕柑橘和花卉产业发展,将种养户纳入PPP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面源污染治理钱从哪里来,用肥淡季粪污哪里去”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四方协作完善机制
鹤山镇是我县的生猪养殖大镇,拥有养殖场(户)5115户,常年存栏生猪13万余头,年出栏生猪22万余头。由于养殖户为节省投入成本,对粪污处理不到位,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做好从农村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工作,鹤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县推广的PPP模式基础上,我们对全镇的养殖户和有用肥需求的种植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登记造册,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在得到种养户确认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补贴一点、养殖户支付一点、种植户投入一点的方式,我们再面向社会公开选择了3个社会投资业主开展市场化运作,这样才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种养循环’。”
“管子通没有?”“通了。”“开机,准备喷洒。”在鹤山镇铁炉村的一处果园里,抽施粪机业主秦师傅等人正操作着机器往相隔近200米的果园喷施粪肥,这一幕在鹤山镇村社区已不鲜见,秦师傅等人便是鹤山镇探索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进行市场化治理的中标业主之一。
立足产业 种养循环
“当农民就是要养猪,要不就不是农民了。”铁炉村10组村民刘关华一直坚持养猪,家里每年出栏生猪数十头,家中的沼气池每个月必须要抽一次,要不沼液就会向沟渠中溢流。他说:“沼液溢流,对环境损害巨大,周边的邻居不满,政府也会来予以处罚。以前我们都是自己联系社会上的抽施粪机处理粪污,需要180元到220元不等,自从实行新模式后,一车大约就是50元,让我们的生产成本下降了不少。”
鹤山镇也是我县重要的柑橘产地,种植面积达6.3万亩,还有1.3万亩的茶叶,使用农家肥空间广阔,有利于土壤改良。记者了解到,补贴政策实施后,养殖户的粪污处理费用大约为5元每立方米,种植户大约只需要出7元便可以获得1立方米的粪污作为肥料,这对种养殖户都是大有益处。
去年,由于生猪市场行情不景气,刘关华养猪亏了不少,但他家里的总体收入并没有减少,他说:“以前养猪是我们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养猪主要是为了肥料,我家里有6亩晚熟杂柑,使用的肥料就是沼液,农家肥用得多,水果的品质自然就好,今年我的‘不知火’均价5元多,在周围也算是比较高的。”周边的邻居也纷纷说,“补贴政策出了过后,更好了,以前好多养殖户直排,现在成本降低了,都开始综合利用了。”
监管到位 操作简便
果树用肥高峰期不会出现畜禽粪便污染,但用肥淡季污染会出现吗?鹤山镇统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用肥的淡季,我们会联系境内花卉苗木种植户,解决粪便堆积问题,同时我们将修建临时储液池来解决沼气池溢污问题,计划在西河沿岸和‘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线修建200立方米的储液池各一口。另外,镇上还对社会投资业主和养殖户制定了简易操作的考核办法,对社会投资业主工作台账不健全、服务不好的和养殖户有直排的,将予以处罚。”
杜如彬是县沼气协会招聘的监管人员,负责鹤山镇几个村的养殖粪污处理监管等工作,他说:“我主要监管900多户养殖户,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查看养殖户的沼气池、粪坑是否存在直排现象,每个需要抽施粪的养殖户都会从我前期分发的名片上找到我的联系方式,联系到我,我再统一安排,与抽施粪机的业主联系,确保在24小时内解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