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学前教育康复部,每天都有一群脑瘫孩子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为孩子们上课的,是“85后”老师夏兰。5年来,年轻的夏兰和这些与命运抗争的孩子们结缘,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坚守这一份平凡却不普通的职业。
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
2009年5月12日,正值“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也是面临毕业的夏兰到县残联应聘康复员的日子。还记得当时残联的工作人员问了她一个问题:“面对残疾孩子你首先应该怎样做?”夏兰有些紧张,但她诚恳地答道:“首先肯定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吧!”就是这句话,县残联聘用了她。在成都岗前培训的日子里,夏兰第一次见到了脑瘫孩子,对她的触动非常大。脑瘫孩子虽然肢体和语言发育存在缺陷,但有的却非常聪明和敏锐。夏兰觉得,上天给残疾孩子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还会给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上天赐予她和残疾孩子的缘份,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
刚到工作岗位,夏兰就遇到“中国残联-挪威协力会脑瘫儿童全面康复项目”落户蒲江。为了做好项目的工作,夏兰每天早上7点到单位,晚上7点才回到出租屋。一个人的生活很孤单,加上繁重复杂的工作,夏兰有些沮丧,开始怀疑自己坚信的上天安排的“路”还能走多远……可是,天使一样的孩子们改变了她。
找回动力收获感动
2009年6月,康复部迎来第一个脑瘫孩子松松,他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但由于脑瘫影响肢体发育,一岁的松松眼神涣散,连脖子都直不起来。但是,仅仅经过两三个月的康复训练,松松的眼睛有了光彩,让松松的家人无比欣喜。这让夏兰意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孩子至关重要。陆陆续续,康复部来了十多个孩子,慢慢地,夏兰从这些孩子和家长对她的信任和需要中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意义和动力。
2010年6月14日,是夏兰的生日。这天她像往常一样来到训练室,一个孩子笑眯眯地看着她,两只小手背在身后,调皮地眨着眼睛说道:“夏老师,你闭上眼睛好吗?”“好吧!”“我数1、2、3你才能睁开眼睛哦!”“好!”“1、2、3,夏老师,生日快乐!”她一睁眼,一朵鲜红的康乃馨出现在她的眼前。“你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夏兰惊讶的叫了起来。“这是个秘密。”夏兰被孩子的纯真深深的感动,紧紧地抱着孩子开心的哭了。从那以后,夏兰详细记录下每个孩子的生日,并精心策划生日会,让孩子享受温暖的集体生活。每年“六·一”儿童节,夏兰都提前查看好无障碍设施,让脑瘫孩子走出家门,度过难忘的节日。
五年坚守不离不弃
每当有新进的孩子,夏兰都会一遍遍地分析孩子的评估档案,修改训练计划,直到调整到最恰当为止。5年来,夏兰几乎走遍了全县所有脑瘫儿童的家庭,她总是耐心聆听每个孩子家庭背后的故事,家长们也愿意和她分享喜怒哀乐。夏兰说:“只有亲自来到孩子家里,才能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指导。”夏兰通过学习“引导式教育”,让孩子们在生活自理、沟通交流、动手动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夏兰还发现,许多家具简单改造一下就能用来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既经济又实惠。家长们平时开玩笑时都说:“夏老师是不是有两个脑袋啊!什么东西经她一弄,都能拿来做康复训练!”2012年,在全市教康辅具设计评选活动中,她和她的团队设计的两件作品分别赢得了康复辅具类和教具类全市一等奖。
一晃,夏兰已经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坚持整整5年了,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有康复情况较好的孩子,已经回到普通学校,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五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你被多少人所需要。夏兰说,孩子的笑容,家长的希望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