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书院
1210年,魏了翁回乡于城北白鹤山下创办鹤山书院。了翁在鹤山书院讲学十余年,“士争负笈从之”。
蒲江鹤山书院的创建,始于嘉定二年,完成于嘉定三年。嘉定二年三月,魏了翁的生父卒于蒲江。为葬其父,了翁在蒲江长宁阡卜得墓地,并于此年冬葬其父。在为其父卜墓地的同时,又卜得鹤山书院的地址,即与长宁阡“属连”的白鹤冈。于是,“即其地成室,是为今白鹤书院”(《鹤山集》卷九十二,《赠王彦直》)。
二、第一次讲学
鹤山书院于第二年即嘉定三年(1210)春建成,正值准备参加秋试的邛州学子没有讲习之所,于是魏了翁把他们作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召来鹤山书院授业。由春至秋,经书院学习半年后,这批学生参加类省试,考中者“自首选而下拔,十而得八,书室俄空焉,人竞传为美谈”,(同上卷四十一,《书鹤山书院始末》)。其中包括考取第一即“类元”的王万里。尽管鹤山书院开办的第一年就取得了考中“十而得八”的好成绩,被人们称赞,但魏了翁却认为“是不过务记览为文词,以规取利禄云尔,学云学云,记览文词云乎哉?”(同上)并不以记览文词以通过科举而获取利禄为然。可见魏了翁办书院的目的不在于考取率的高低,也不是为科举服务的。
秋试以后,魏了翁又招四方学者与之共学。各地学者慕名而来,“负笈而至者,襁属不绝”(同上)。为了满足书院教学发展的需要,魏了翁在原来书院的基础上,扩大前后,各增一堂。堂内屋檐下的过道、侧屋、门、墙等以次毕具。书院内侧有一小室,取名“立斋”,由永嘉叶适为之题铭。二堂为书房,房的左右为南北窗。堂的后面为阁楼。魏了翁家中过去就有藏书,后入京担任秘书省正字时,又将禁中书籍抄录了一些带回,并收集寻访公家、私人所刊行之书,共得十万卷,附在一起而珍藏在书院的阁楼上。取《六经阁记》中的文字,称藏书楼为“尊经阁”,由阳安刘光祖为之作《记》。尊经阁下面又有一堂,堂内有榜,取邵雍之语为“事心”。阁楼的背阴处辟有一块小园子,凿池筑室,种草植树,为书院师生的游息之地。站在园子的后面,凭高望远,一川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又在园后筑一间亭子,可以在此仰观俯察日月星辰风霜雨露之变化、鸟兽草木之宜人,如此使人荡开襟怀,心旷神怡。
魏了翁在记述扩建书院的经过时,称自己是“穷乡晚进”之人,虽然通过了科举,涉入官场,但过去所学未能尽信。请免官回乡,退而聚友在书院藏修息游,与诸学者诵读经典之遗言以及朱熹的著作,随事省察,以求不失善良之本性和人的初心,“尚不虚筑室、贮书之意也”(同上)。这就是魏了翁筑室藏书建书院讲学的目的。
魏了翁于嘉定三年春建成蒲江鹤山书院,并执教于其中。到嘉定四年(1211)冬知汉州离去,此次讲学于鹤山书院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
三、第二次讲学
魏了翁自嘉定四年冬离开书院后,先后任知汉州、知眉州、潼州府路提点刑狱兼权转运判官、权知遂宁府、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等职。到嘉定十一年(1218)春知泸州后不久,其生母病亡,于是请解官回乡,一面为其母守制,一面在鹤山书院教学授徒。
此次主教蒲江鹤山书院,从嘉定十一年起,到嘉定十四年(1221)知潼川府止,大约三年时间。其间嘉定十二年(1219),了翁堂弟魏文翁也“固辞辟命,请待班见,凡家食二年”(《鹤山集》卷八十一,《朝议大夫知叙州魏公墓志铭》),魏文翁于此时回到蒲江,居家两年。其时魏了翁读《三礼》,招李坤臣共读,文翁也参加进来。了翁门人高斯得等书院诸生“执经坐下”,士无远近,负笈来学,师生各有相长之益。嘉定十三年(1220)春,魏了翁有短时间去简州,作许奕《神道碑》,之后仍回蒲江鹤山书院。此年六月为李从周《字通》作《序》,落款为“白鹤山人魏了翁”,说明此时他在鹤山书院任教。
魏了翁此时主教蒲江鹤山书院,正值朝廷在他本人的一再要求下,宁宗于嘉定十三年下诏赐周敦颐谥号曰“元”,赐程颢谥号曰“纯”,赐程颐谥号曰“正”。为此,魏了翁作《周元公程纯公正公谥告序》,将此事广为宣传,并要求学者以理学思想为指导,端正求学态度。
嘉定十四年,魏了翁收到叶适寄至蒲江鹤山书院的诗。在此之前,魏了翁曾写信给叶适。这说明叶魏两人在魏了翁第二次执教蒲江鹤山书院期间,曾通过书信往来从事学术交流。
如上所述,魏了翁于嘉定三年在蒲江创办第一个鹤山书院后,除去居官在外的时间,前后两次主教书院,共约四年半的时间。主要是教授包括《三礼》在内的儒家经典和朱熹之书,并力图端正学者的求学态度。
四、书院沿革
后来,蒲江鹤山书院历久倾废。明成化十年(1471)知县邵有良重修。正德十二年(1517))御史卢雍重修。明末毁。清雍正四年(1126),知县陈昆秀重建。嘉庆时知县黄郁章,魏宁诚等相继增置薄田850余亩以作院亭,供师生来修膏火。清末民初,书院改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李家钰、著名化工专家杜长明博士、医学专家徐国熙博士等都先后在这里求学。1941年,改办为“蒲江县县立初级中学校”;1958年秋开始招收高中新生,逐步办成完全中学;1982年被命名为省首批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