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65岁的村民王达来到村里新建的“电子商务服务站”,找“导购员”杨鑫帮他上网买张小方桌。半个月来,这是他第三次网络购物。
老王生活的改变,源于蒲江的“试点”——今年以来,蒲江率先在成都打造“电子商务示范村”,两河村正是全县首批5个试点村之一。
首度“尝鲜”,滋味如何?
村里有了“导购员”
“赚钱多了,农民的消费能力也改变了,村里的小卖部或者镇上的一些杂货铺,选择少,质量差,不能满足村民们的需求,置备大点的东西,还得跑趟县城,费时费力。”蒲江县商务局局长傅艳霖说,在前期的调研中,村民们改变购物环境的愿望很强烈。
数据显示,2014年,蒲江县网购人数超10万人,网上购物额达到1.6亿元,但大部分份额停留在县城。“农村需求旺盛,但制约也很明显——村里以老人和小孩居多,他们中大多还不会熟练操作电脑。”傅艳霖介绍。
去年底,蒲江着手与多家电商平台沟通,最终与京东和电信达成协议,在首批“电子商务示范村”里建设服务站。建站的资金由政府出,京东和电信派业务员提供技术支持。
如何让村民们享受网购带来的便利?蒲江选择了“以一带多”。“在村民中选择对网购有基础了解的热心村民,作为‘导购员’。”中国电信蒲江分公司总经理柏在军说,目前电信的专业业务员,已在五个试点村为热心村民、村两委干部等开展了培训。
已有网购经验的杨鑫就是两河村的“导购”。她每周会在服务站呆上四五天,居民们有购物需求也可以直接联系她。“以前要去县城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了,还有小伙子送到家门口,方便得很!”尝试了几次,王达对网购越来越肯定。
目前,5个示范村的服务站已全部建成投用,并逐渐开始辐射周边的村、社区。蒲江预计,在试点全面铺开后,本地网购份额增幅将高达9成。
“卖得出去”才是重头戏
除了改善购物环境,解决民生之需,利用网络打通销售渠道,做强产业,让百姓增收致富,也成了此次试点的重要动因。“卖得出去”才是重头戏。
“蒲江的春见柑橘,前年农民的离地价才3元左右,卖到北京就成了40元一斤。”37元的差价,触动了傅艳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会扩大,生产环节直面消费者,一来更放心,二来价格会便宜很多。”柏在军觉得,几大电商平台已在争抢靠谱的农产品来源。
目前,蒲江有100多家个体电商,经营产品多以茶叶、柑橘、猕猴桃等农产品为主。“散户多,这样不好监管,一旦有残次品流入市场,会影响蒲江农产品的声誉,而且不利于品牌的形成。”傅艳霖说。
怎么做?“我们打算先在京东和电信的天虎云商平台上,推出蒲江馆,抱团销售。”傅艳霖介绍,目前,政府正与企业联手,整合试点村的合作社和有意愿上网销售的村民,既能获得稳定货源,又方便监管。
另一方面,对村干部和导购员的培训,也在加大“难度”。柏在军介绍,从如何给农产品拍照、照片的处理,再到网上的客服的服务方式,业务员都会手把手地教。“不设培训次数,反复来,直到做好为止!”
傅艳霖说,去年的“双11”,蒲江一天就在网上销售了200多万的农产品,个别农民一天就接了500多单。“我们正加紧做平台建设,争取下半年猕猴桃成熟的时候,就推出蒲江馆,看看今年的‘双11’,能不能创个新高!”
电子商务示范村的打造,承载了村民们的两个愿望:放心购买到各种商品的同时,也把他们自家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
不过,如何架起这座网络的桥梁,蒲江也正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