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记载着人文的变迁,保护文物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记忆。在寿安镇龙泉村,有一座明代至今保存完好的河沙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我县最古老的全木结构寺庙,河沙寺大殿的顶梁柱上,“大明国天顺二年”的字迹还清晰可见。一直守护着这座寺庙的是龙泉村一位普通的村民——62岁的李和平。
李和平告诉记者,这座庙就是珍贵文物,大殿内墙几百年不褪色的彩色壁画更是让人惊艳古人的智慧。文革期间,河沙寺遭到严重破坏,殿内的许多文物失散在全县各处。直到1987年,县上组织保护文物,当时担任龙泉村村长的李和平义不容辞接下了河沙寺文物保护管理组组长的责任,这一干就是27年。
“找回文物,就有一种成就感”
由于县上文物保护经费困难,李和平担任文物管理员初期都是义务劳动,刮风下雨,不顾危险爬到屋顶修缮是常有的事。他说:“这么好的壁画被雨水弄腐蚀了,那该有多可惜!”
2002年,河沙寺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李和平的努力下,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陆续寻回和修复了许多失散的文物,包括明代石碑《重修翠峰山记》,浮雕双龙抢宝、金鸡啼晨、玉兔捣药,刻有诗文的古瓦和香炉、佛像等,这些文物有的已被评为国家珍贵文物,目前收藏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地震的时候也怕,但不能放着不管”
李和平保护文物从来不求回报,直至2005年后,李和平才从县文管所领取每年几百元的微薄补贴,对他来说,照顾河沙寺的文物早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8年“5·12”大地震,李和平还在地里干活,但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庙子咋样了?也为了防范有犯罪份子趁乱盗抢文物,他和文物管理组的组员们在寺庙外的空地搭了帐篷,日夜守护。他还在院内增建了消防池,加强安全巡查,近年来,河沙寺从未发生过消防安全事故,这让李和平非常欣慰。
“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守在这”
二十七年前,院内还是一片残垣断壁,如今通过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募捐,河沙寺大殿和前殿都进行了维修。李和平还组织修建了通往寺院的登山梯和添寿桥。寺内环境清幽,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平时向群众和参观者宣传《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是李和平的工作,他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志愿行列中。
从意气风发的青壮年到已经有了稀疏的白发,李和平和河沙寺一起经历了风雨。李和平诚心地说:“走进寺庙,我就觉得踏实。有生之年,我都要守着河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