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娘快走,村上有演出,我们抓紧时间去占位子!”近日,光明乡石燕村村民结伴而行,赶往文化惠民演出现场。
今年以来,县委宣传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广泛听取群众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我县文化志愿者队伍作用,并根据群众需要调整文艺巡演时间,切实将文化惠民“大餐”送到了偏远乡村群众家门口,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覆盖面。目前,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2014年蒲江县“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演出了10余场,并受到群众好评。
村民门前送演出
文化惠民接地气
“早上我要出去打工,晚上回来在家门口还可以看到现场表演,我非常高兴!”石燕村村民李师傅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都来看演出。他说:“我吃完晚饭来的,从家里走过来只用了3分钟,很方便。”
记者从县委宣传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县文化惠民活动调整思路,主要针对地域位置较为偏远,平时文化活动较少的村(社区)演出,从群众中去挖掘题材,表演群众喜爱的节目,同时,在演出时间上也作了调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碧玉说:“村民们对文化惠民演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原本惠民演出是安排在白天,但考虑到村民们白天多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且很多文化志愿者为上班族,于是把一些惠民演出时间调整到晚上。”
6月17日,朝阳湖镇石象村村民杨雨晨在观看完惠民演出后兴奋地说:“演出现场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村民们激情高涨,因为演出内容很丰富,有杂技、小品、歌舞,能满足不同口味观众的需求。”
文化志愿者主演
带动地方文化队伍
记者了解到,参与演出的多为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他们在为群众送去欢乐的同时,也享受着文化参与带来的快乐。每场活动都没缺席过的文化志愿者徐福祥说:“我爱好表演,喜欢通过自己的节目把群众逗得哈哈大笑,把欢乐带给群众,这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文化惠民演出结束,文化志愿者还要对乡镇(村)文化队伍进行培训,并且每场演出都有本地文化队伍参与。“以前我们演出的多,村民参与的少,现在我们由‘输血’变为‘造血’--给村民搭建舞台,让他们亲身参与演出,既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也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发现了很多的文艺人才。”文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排练,动作规范不规范自己不清楚,今天县上老师现场给我们教学,帮我们改进舞蹈动作,有利于提高我们今后的表演水平,希望惠民演出经常来。”在白云乡蜈蚣村的表演现场,舞蹈老师对白云乡文艺队选送的舞蹈《吉祥送新年》进行了现场指导。
村民身边送政策
共建文化新气象
“小品《送礼》我最喜欢,现在社会就是要倡导这种正气。”演出现场被逗乐的小李告诉记者。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文化惠民活动更注重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群众。“小品《送礼》是以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社会歪风的转变来创作的,在欢乐中传递社会正能量,寓教于乐,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广局新创作编排了像《送礼》一样各类接地气的节目。
同时,每一场惠民演出都会设置有奖知识问答这个互动环节,题目包含政策方针、环境保护、医保社保、精神文明、农技知识等。“以前我不晓得‘三基地一新城’是什么意思,今天抢答完以后我记到了。”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小奖品,大兴炉坪村的李大姐很开心。
文化惠民走进邻里乡亲中间,让村民在观看文艺表演的同时还能与专业表演者亲密互动,通过现场教学,让村民获得更好的文化感受。一点点细致的变化,都使得文化惠民活动更直接的惠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