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燕是蒲江实验中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站在讲台,2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用自己的真心真爱培育了上千名学生。她虽没有豪言壮语、惊人举措,但那无私的蜡炬精神,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同,被评为了成都市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默默陪伴
只为学生健康成长
记者来到徐老师所教的蒲江实验中学初三一班,听到学生私下叫徐老师为“徐妈”。学生们说,“我们都喜欢有徐妈陪着,看到讲台边上徐妈黄色的手提包没?那是我们的‘圣物’,一进教室看到包就晓得徐妈来了,心里就踏实了。”
课间休息,教室里总少不了徐老师的身影,几天后,她所带的这个班就要参加中考,作为班主任,她操心的事儿不少——复习进度、身体素质、心理调节……
“下课我一般都在教室,主要有两层意思,除了给孩子们答疑外,更多是来陪伴和督促孩子们休息的。我觉得这种‘陪伴’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就跟回家时家里永远为你亮着的那盏明灯一样,我想身体力行的告诉孩子们,我一直在为他们加油。”
徐老师的一周可以用“5+2”模式概括,周一到周五,早晨不到7点出门往学校赶,晚上10点自习后关灯锁门回家;周六、周日,例行家访。
说起家访,家住雅安宝兴县的余鹏飞父母对2012年寒假的那次家访记忆犹新,他们告诉记者,一天深夜,突然有人敲门,孩子激动的冲过来喊我们,徐老师来了!颠簸了几十里山路、一身泥泞的徐老师握住我们的手,聊了很多小飞在学校的情况。
25年来,徐老师从未中断家访的脚步,走进了家长和学生的心窝里。徐老师说:“看到孩子们考上好的学校,我付出再多也不觉得累。”
对症下药
引领学生回归正途
梁启超曰:“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其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解决学习问题的关键。
徐老师在教育中,注重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她告诉记者,2003年的一个周五,刚放学准备回家的徐淑燕一走出校门,就被一名青年男子热情拥抱住,男子嘴里重复着“徐老,终于又见到你了。这么多年我一直都特别感激你,如果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直告诉自己,出人头地了要回来感谢你。”
原来,这是徐老师教的第一届中的一个学生。当时,班里有个叫张建的学生手臂上刻着三个大字“野狼帮”,是老师们、学生惹不起的“帮派分子”。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徐老师发现他本性并不坏,一有时间便找张建聊天,慢慢的,张建也开始信任这个20出头的年轻老师。为让学生不误入歧途,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她安排张建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管理班集体卫生,三年来,卫生评比徐老师班一直居全校第一。
“正是徐老师当年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才有了我的今天,不然我真的就成‘野狼’了。”现为一家企业的副总的张建,对徐淑燕的感激溢于言表。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对症下药,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25年下来,在徐淑燕的帮助下走上正道的孩子不在少数。
愧对女儿
无私大爱全给学生
2013年徐老师女儿考入大学,在开学之际,徐老师主动提出要陪女儿去学校报名,却女儿被“拒绝”。“徐老师,你还是别送我了,我不习惯和你一路。从小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报的名,都读大学了你就更别陪了。”忆起女儿的原话,徐淑燕红了眼眶。
徐老师说,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的女儿,女儿三个月,就交给家人照顾,自己返校继续班主任的工作。女儿高考,班里的孩子也将中考,自己走的比女儿早,回的比女儿晚,甚至连早餐都没给女儿准备一顿……丈夫因病离世时,女儿才6岁,我本应抽更多的时间照顾女儿,但教室里还有几十个孩子在等着我,他们也和女儿一样是我的孩子啊。虽然愧对女儿,但她不后悔。
“让更多的学生成才,是我毕生的追求。”徐淑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