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她是爸爸妈妈的“小管家”;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班长和朋友;在敬老院,她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她就是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2013年市美德少年——县实验外国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陈可莘。
小小年纪
甘做古道热肠之人
不到1.5米的个子,戴一副眼镜,瘦瘦小小的陈可莘获得了不少荣誉:市美德少年、每学期的校“新三好”学生、连续6年的班长、校“数学少年”以及不少作文奖项。说起自己获得的荣誉,陈可莘不好意思地埋下了头,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腼腆,但说起自己当了6年班长的经历,她就来了精神,说:“我觉得当班长可以更好为班集体做贡献,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在帮助同学中增进友谊,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话语间又透露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同班同学黄骏遥告诉记者,陈可莘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时在班上看到同学有困难都会去主动帮助他们,最让他佩服的是陈可莘每月自发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后来被老师在无意中发现,问及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来组织,她回答,我觉得我们几个人能做就可以了,让太多同学知道了多不好意思的。
家校熏陶
共育善良爱心之人
陈可莘是老师同学眼中公认“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和家庭、学校教育分不开。妈妈黄伶俐是一名老师,她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不管什么时候帮助别人都是好的事,反而对学习强调的最少,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是学习;在学校里,也有礼仪、学习习惯的专门德育课程,还不定期组织帮扶活动,让学生们从小就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陈可莘从三年级开始,就坚持组织班上部分同学,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看望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种菜、除草、陪老人聊天讲笑话,还在学校组织的“芦山”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时,将积攒了几年的零用钱全部捐了出去;还有一次,当听学校里一个在甘孜州得荣县一学校支教的老师说,藏区的学生们在大冬天还衣着单薄,她还给藏区学校的同学们寄去了新、旧棉衣、棉裤一大箱共几十件衣物。
微评
当今,家里“小皇帝”、“狼爸虎妈”已是一个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时有报道见诸报端或网站,这些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格格不入。国家梦、家庭梦、个人梦汇聚成中国梦,要实现这些梦归根结底关键在青少年,因此帮助现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家校共育,孩子教育从小抓起,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求其“文”,尤其是父母的家庭教育,这将影响着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孩子未来的前途、命运,唯有如此,家里的“小皇帝”才会懂得爱国、感恩,做有益社会之人;家里的“小皇帝”才不会变成“温室之花”,才能经历风雨见到彩虹,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