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升路一路向北,行至太升北路,右拐是一条自东向西350米长的街道。十余米宽的街面上,汽车来回飞驰。这条看似寻常的小街却因作家巴金而备受关注,这条街叫正通顺街。1904年,巴金出生于此,距此不远处的双眼井是巴金儿时最熟悉的地方。1987年10月巴金第五次回到成都寻访故居时,一看到这个双眼井就激动地说“只要看到双眼井,我就能找到儿时的足迹”。
巴金的故居几乎已无迹可寻,不过,成都东边的桃花故里———龙泉却有巴金和家乡成都的故事。2003年巴金先生百岁华诞前夕,位于龙泉的巴金文学院正式建成,院内的巴金陈列馆内集中了国内几乎所有关于巴金的作品、图片和实物。
这一次,让成都商报记者带您走进巴金文学院,走进那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巴金,走进那个讲真话,将心交给读者的大文豪。
典型的川西风格四合院
巴金文学院位于龙泉北干道附近,不过这个偏居一隅的所在并不好找。问了几个当地人都茫然说并不知道,问到一个老者,才知道一个大概的地方:龙泉驿区公安局对面,靠近奶牛广场。
从奶牛广场旁的一条小巷拐进去,走进去四五百米,路的左边,一个古香古色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牌匾:巴金文学院。莫言题写。进了大门,墙壁上还挂着一个牌匾,同样来头不小,是冰心先生所题写的“巴金文学院”。大门口,一左一右还放置着两块写有巴金语录的牌子,“我探索的目标: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即使我的生命很快化为尘土,我那颗火热的心,依然在朋友中间燃烧。”
进了院子,才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四合院,院内树木葱茏,曲径通幽,荷塘和水榭颇有雅趣。巴金文学院于2003年巴金先生百岁华诞前夕正式建成,这个灰瓦白墙川西民居风格的院落,占地4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巴金陈列馆、综合楼、会展厅、专家楼、餐饮部和亭廊等。
参观者慕名而来
院子的右侧是两层高的巴金陈列馆。陈列馆的正门口竖立着由雕塑家谭云创作的巴金青铜塑像,青铜像大厅后是一面汉白玉墙,上刻巴老手迹: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陈列馆内集中了国内所有关于巴老的作品、图片和实物等,陈列馆的二楼主要陈列了一些关于巴金先生的文史资料。大体分成三大部分:《走进巴金》,主要是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制作的54块展版,都是巴老散见在全国各地的照片和资料,共有130多幅照片和手稿影印件,几乎囊括了巴老生活的所有方面:他和友人之间的交往,巴老的大事年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反思和随想;《巴金与冰心》这部分有60多幅照片,主要表现两位世纪老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人民作家———巴金》专门收集了反映巴老的浓浓乡情的照片,其中包括巴老回乡的情形,60多幅照片,大部分为四川仅见的珍贵史料。
和大院外的喧哗不同,整个陈列馆内静悄悄的,只有一名参观者。据陈列馆工作人员称,来参观的人很少,有时一天能来三四人。这名叫曾德志的参观者自称是名业余作家,最崇拜的人就是巴金。他专门赶车从成都市区到龙泉,参观巴金文学馆,“把心交给读者,巴老这句话说得最好。”说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报告和奖章 “平凡”中显珍贵
尽管巴金陈列馆的负责人杨华谦虚地表示,陈列馆内都是一些平常展品,并无所谓的镇馆之宝,事实上,馆内的展品颇为珍贵,比如一张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报告”。这是巴金1972年为妻子萧珊治病手写的字条, “我爱人萧珊近年多病,本年五月下半月起病倒在床,发烧到摄氏三十八度左右……至今尚未查出病源……需要医药费较多,全从生活费中挪用,今后开支相当困难,拟请另发医药费壹佰元……希望得到批准。”据了解,这是萧珊病重期间,巴金为妻子申请的医药费的证明,见证了“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深情。”
馆内,最耀眼夺目的是巴金获得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奖章,这是一块小孩手掌大的铜质奖章,上面是戴头巾的但丁头像,他忧郁的神情与巴金颇有相通之处。“但丁国际奖”是1979年意大利为纪念意大利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而设立的荣誉奖,主要是奖励在文学有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人,每年评选一次。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1982年“但丁国际奖”,当时,巴老在家中接受了这枚珍贵的奖章。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