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随着打扮成郡守的礼仪官一声令下,都江堰灌县古城正式开门迎宾。作为都江堰市第三张城市名片,这座起于唐宋时期、原汁原味的川西古城,正式在世人面前亮相。
一天6万游客
古城High翻天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城内外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游人们从城门中鱼贯而入,时而与镇守城门的武士互动;时而围在一起欣赏太极、舞龙、舞狮、藏羌歌舞和茶艺表演,更有山地自行车、街舞、民谣弹唱等众多特色表演,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古城区,向众多游客和市民展现出积淀千年的独特魅力。
在前往玉垒广场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群身着青铜色衣服,头戴瓜皮帽的“活铜人”。他们或坐或站,有的拿着鸟笼坐在长凳上,有的手拿算盘或烟杆儿,一动不动地站在屋檐下,活脱脱是一尊清代人物铜像。然而,但一有镜头对准他们,“活铜人”们便会自如地摆出遛鸟或喝茶的姿势,一时间“咔嚓”声响成一片,逗得游客们哈哈大笑。
“仅这一天,估计就有超过6万游客进入古城区游玩。”都江堰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古城区将把城门开启仪式及相关文化表演列入景区旅游产品规划,在周末及重要节假日固定为游客们奉上极富川西风情的文艺演出。此外,城区交通组织也将进一步优化,幸福路、南街、杨柳河街被列为特色步行街,开通古城旅游观光车,就近设立停车场和多个非机动车免费集中停放点位,让游客们在古城区内悠游自在地移步赏景。
今年投资超10亿
重现“小成都”
据介绍,都江堰市古城区即为原灌县老县城,现灌口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建城时间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到清代已发展为省城至阿坝州的咽喉要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史料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阿坝州等地出产的山货、药材主要在此销售,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销量巨大;本地特产的川芎、泽泻和茶叶也在县城行销。历史上由于灌县各种经贸业发达,带动餐馆、旅店、茶肆、酒楼、布庄、钱庄等业随之兴隆,古城内外店铺林立、繁荣兴旺、商贾往来、不绝于斯,素有“小成都”之称。“5·12”汶川大地震后,千年古城瞬间成为“站立的废墟”。
地震后,都江堰市政府结合重建实际,大力实施“景城一体”战略,以“水为魂、文为脉、商为道、游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使古城呈现出“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的旅游形态,在重建中,突出古城风貌特色,植入明清时期川西建筑元素,先后复原东门城楼等历史街巷。今年,灌县古城还将完成超过10亿元的投资,全面建成水利府、文庙公园等一批历史文化展示项目,初步完成古城业态调整,形成“四态合一”(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国内一流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和城市中心游憩区。
目前,整个古城区已初具规模,界面建筑全部按照川西明清风格打造,同时,引水入城,蜿蜒回旋,置身其中,仿佛实现了历史穿越,现代的烦恼和喧嚣也同时驱散一空。夜间,古城和玉垒阁及山间亭阁灯火辉煌,交相辉映,为灾后重建的都江堰市再添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修旧如旧
西街建非遗特色体验街区
记者了解到,继今年“五一”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开放夜间游览项目后,都江堰景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今后,前往都江堰景区公园游客将可选择从灌县古城免费进入,再通过南桥进入离堆公园。
此外,古城区松茂古道起点,著名的“玉石街”——西街也将被打造成非遗特色体验街区。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西街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新打造,消失的古城墙、蜿蜒的茶马古道、沿街充满川西风情的林立商铺,让历史足音再次在人们身边回响。古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街将作为古城区商业定位的一个亮点隆重推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遗产旅游特色体验街区。业态规划主要是体现茶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老四川城镇生活的特色餐饮、小吃、民族主题餐厅、特色民族客栈、特色酒吧等。记者 李自强 文/图
推荐参观线路
1、南桥—明城墙—松茂古道—西街—南街—清真寺—水利府—城隍庙—文庙街—文庙公园—书院街—古县衙—北街—白果巷—杨柳河—大观街—幸福路—东城门。
2、宣化门—幸福路—古县衙—大观街—杨柳河—白果巷—古县衙—书院街—水利府—南街—清真寺—南桥—都江堰离堆入口。
3、仰天窝水闸—三柏洞桥-幸福路—古县衙—南街—清真寺-南桥—都江堰离堆入口—堰功道—伏龙观—飞沙堰—鱼嘴—安澜索桥—二王庙—松茂古道—自动扶梯—玉垒阁观景—玉垒关—古西街—文庙公园—红塔坊—杨柳河街—幸福路—宣化门—水文化广场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