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江县光明乡金花村,有条檬子河。隔着檬子河,余家碥安静地陪伴着一丛丛的竹子、一畦畦的菜地、一片片的松林,就像300多年前,余家碥人的祖先刚刚来到这里时一样。
“我们的祖先是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皇室后裔。”余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一支在余家碥生活了大概350年,已经有19代人了。”据《铁改余姓总谱》记载,蒙古族与汉族一样源远流长,从有史记载至铁木真大元时代已有2000多年历史,而“铁改余姓”已有640余年的历史。根据传说,300多年前,余家先人为了躲避战祸来到这里,一口280多年前掘的井至今仍在使用,沁润着每一个生长于斯的余家碥人。
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虚掩着,“都是熟人,方便串门。”余大爷说,“你看这栋房子,200多年咯,这板凳从我小时候就在用。”土砖墙、木板窗、青瓦房,是村里最具代表性的老宅院。石板上青苔丛生,阶沿上摆着上百年的石磨。风米机、斗笠、蓑衣、箢篼、背篓、竹耙、犁头、渔笆笼、草鞋、草帽等等,在这里,都是原生态的实用物。秋收之后,就有人家的屋檐下吊起成串的玉米,石板院坝里摊开晾晒着玉米粒。每一处简朴而别致的院子就是一个农耕文化实物陈列馆。
和很多村庄一样,余家碥现在的主要住户是老人。余大爷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外地打工了,有些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来照顾,“年轻的出去闯荡,我们看家。”“我小时候掏鸟窝的林子,现在孙娃子们在里面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