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蒲铁路、成新蒲快速路、蒲名快速通道……构建蒲江对外的放射状连接通道;甘成路、大茅成路、朝白路、庙峰桥……打通产业发展路、致富路;新增出租汽车,投放新型城乡小公交……最大程度满足群众民生出行,努力提升群众对交通改善的满意度。
发展区域交通,改变区位劣势,助力地方产业特色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让群众能感受到交通改善对自己生产生活的帮助,已经成为蒲江县交通发展的一条“铁律”。
坚持问需于民
现场敲定“六大”工程实施方案
今年,蒲江县交运局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田坝地头现场敲定“六大”交通工程实施方案,努力解决道路不畅的问题。
该县交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至8月,该局联合团县委青年志愿者深入到车站、集市、学校、群众家中主动征集群众对全县交通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蒲江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快速路、铁路,让蒲江交通环境大提速,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群众尤为关注身边的产业道路建设不足、村道交安设施不全、主道破损严重等“小交通”问题。蒲江交运局主动将办公会开到田坝地头,让群众全程参与规划、实施、效果检验各环节。
全力推动以成蒲铁路蒲江段、三绕高速、蒲丹名快速通道为主的外联通道建设,以庙峰翻水桥等12座桥梁为主的病危桥梁改造,以甘成路、大茅成路等60公里的特色产业路建设,以老寿卧路、西河路、泉滩路等71公里的农村公路改善工程,以老新蒲路、省道106线、蒲寿路为主的主干道路维修改造建设,以蒲名路等22公里的路侧护栏建设……有“施工计划”,有“时间表”,清晰透明,一位参加了现场办公会的群众看到自家附近霖雨大桥的建设进度,难掩喜悦之情:虽然交通建设很专业,我们大部分人很难插话,但是工程计划清楚明白,也考虑到了我们担心的汛期排水问题,大家都很高兴。
蒲江交通工程多,科学规划施工才能确保,好事办好。在铁路道路沟渠改移、朝白路涵管铺设、成都第三绕高速公路线路走向、复兴大桥等道路桥梁具体实施过程中,交运局都充分听取群众、水务、环保等对水文环境、产业发展、生产生活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实施符合实际。
“一路一景”
打造特色农业“金名片”
近5年来,蒲江县先后投入资金近10亿元,改造县、乡、村道路800余公里,有力带动了当地茶叶、柑橘、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依托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两个“10万亩”茶叶和猕猴桃提升基地为主的现代有机农业基地,着力实施“一路一景”,让地方道路和产业互融共通,打造蒲江特色农业的“金名片”。
甘成路就是甘溪通往成佳的茶产业乡村特色景观路,标准化景区道路设施,沿线布局国家级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农民新村,是名副其实的产路互融建设示范。围绕成佳镇建设全国四大茶区中的西南茶区,甘溪镇建设以“明月窑”为特色的国际陶艺文化旅游小镇,甘成路打造为一条现代观光农业示范道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蒲江体验茶乡风情、感受陶艺文化。
与此同时,另一条兼具产业发展、快速转接、强化外联的特色产业观光道路——大茅成路特色依然鲜明。成佳通往大兴的公路旁,一边是茶海、林盘中的农村新型社区麟凤新村,一边是保利石象湖国家AAAA级景区。它的建设不但促进了大兴、成佳十万亩茶产业、1500亩猕猴桃示范基地的建设,而且带动了沿线旅游发展。
可以说,甘成路、大茅成路是蒲江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重要通道,更是近年来蒲江乡村道路发展的缩影,光明乡樱桃观光线、成佳镇同心村绿茶观光环线、复兴乡猕猴桃园区观光环线、甘溪镇明月国际陶艺村旅游环线……以及促进县域旅游开发和沿线经济发展的临溪河流域旅游公路、白云乡区域旅游环线、朝阳湖旅游环线等,条条彰显蒲江地方特色。
密织公共交通网络
助力城乡经济发展
蒲江拥有许多特有的乡村旅游品牌,但每逢节假,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对当地的道路基础设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不断刷新着蒲江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承载量,“公交线路不足”、“站点太远”、“班次太少”、“打的难”、“乘坐舒适度不高”……这些公共交通的普遍问题已经事关经济发展。
对此,蒲江交运局投入资金216万元,完成了县城18辆出租车投放,积极创建“红旗服务示范车”,有效缓解市民“打的难”。
更新换代主线公交车辆,提高公交舒适度,增加主线公交运力,合理安排班次,方便群众乘车。
采取逐步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模式运行模式。目前,该县已投入公交化模式农村新型小客车21辆,运行全县6个乡镇47个村(社区)。
提高农村客车通达深度和乘坐舒适度。
为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交运部门在实现全县乡镇客运站点满覆盖基础上,制定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基本实现了乡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全县乡镇村社、县城与成都中心城区零换乘。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蒲江交通建设的大发展,促使蒲江产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为蒲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