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蒲江县寿安镇插旗山村插旗山头,年近古稀的李国学,用毛巾擦拭着额头上不断冒出的汗珠。从山巅望下去,近处是郁郁葱葱的果园,果枝上大大小小的柚子、橙子的翠绿色的外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上去是如此惹人爱怜,而远处的平原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星罗棋布,如同珍珠散布在田园之上。
微风夹带着暑热,望着山下,李国学心潮澎湃……“以后,我们按小组生原则修建的集中居住区,一定要比他们更漂亮!”李国学说。
老人虽然今年67岁了,但身体看上去十分壮实,常年在野外奔波,让他的肤色黝黑而健康。他是插旗山村党支部书记,我市为数不多的高龄村党支部书记。
插旗山村位于寿安镇东大门,背靠长秋山,108线和新蒲路穿境而过,面积1.8平方公里。
“改变这山村的模样!”2001年,带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对插旗山的庄严承诺,李国学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13年来,李国学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围着群众转,硬是将一个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改变成今日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4860元增加到2012年的11800元,深受群众爱戴和拥护。
正是因为有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清廉正直的精神,使已属高龄的他在历次换届中均以最高票当选,成为被群众多次“挽留”、不让“下台”的支部书记。
记者手记>>>
从泥土中散发出
“三严三实”的芬芳
记者连续四天跟踪采访李国学,许多细节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样一个老人,这样一个党员,他一辈子都在与泥土打交道,但他的所作所为,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却是“三严三实”的芬芳。
他在村办公室待的时间不多,但他的办公桌下永远都摆放着一双胶鞋,“山上雨水多,这鞋子方便走路!”办公桌上,除了简单的办公用品外还放置了一台小风扇,“人少就不开空调,费电,用小风扇就行!”
每次巡组完毕,李国学都要赶回家,“家里就老伴一人在家,中午得帮老伴做饭!”这段时间,山区雨水多,为了防止地质灾害,一到下雨的晚上,李国学总是背着老伴悄悄起床,和民兵一道,上山去看看那些灾害点,“他起床,啷个不晓得嘛!”李国学的老伴说,“这么些年,习惯了,他出去,我也睡不着,他回来了我才安心哟!”
村委会院子里停放着一新一旧两辆摩托车,都是李国学的坐骑,旧摩托已跟随他15年,因为太老了,爬不上山,不得已,为了方便工作,李国学再次自己出钱新买了一辆摩托车。
记者搭乘李国学的新坐骑一起上山寻访果农,上山的路崎岖陡峭,摩托车嘶吼着缓慢往上爬,一路上都在一、二挡上交换。车停在路的尽头,随李国学徒步往农户家中走,雨后的山路泥泞难行,李国学递给记者一根竹竿,支撑着前行到达目的地,我们双脚都是稀泥。
吹着山风,我想起那句话:“只有双脚沾满泥,才能与群众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