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江西来镇两河村,有这样一位女共产党员——她谈吐朴实,作风干练;她对工作认真执著,赢得村里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她走村串户,和百姓交谈总透着亲和——她就是两河村支部书记姚庆英。
在近20年的基层工作中,姚庆英用最朴实,最贴近群众的工作方法带领两河村百姓逐步走上产业致富的幸福道路。
发展产业村民收入过万
“错峰上市,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两河村第一批开始种植草莓的袁国全,今年准备打个时间差,提前种植草莓。而就在几年前,袁国全还和其他村民一样,就靠种点菜籽、水稻,一年收入仅千元。
几年前两河村仍然是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农民收入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姚庆英通过考察发现,结合小五面山的土壤、地形等特点,发展杂柑可以有效提高群众的收入。为了使杂柑产业发展起来,她经常到农户家中宣传种植杂柑的好处。带头高改柑橘30亩,积极引导农户改良优质杂柑品种近2000亩,经过她的努力,村里的农户纷纷高改了杂柑,挖到了他们致富的第一桶金。而后,姚庆英又带领村干部和一些村民到双流考察草莓产业,回来后带头种植,两年时间两河村草莓就发展到100多亩,成为配套西来古镇旅游的一大特色产业。
依托西来古镇旅游,发展村上产业,姚庆英多方筹资300余万元,成功打造了以骑游健身、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为元素的西坡果岭。通过积极宣传,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仅此一项就实现群众人均增收400元以上。
不仅如此,在姚庆英的积极争取下,2009年两河村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成功引进了成都海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猕猴桃观光农业基地1000余亩。如今的两河村,人均收入已过万元。
五心品质真正服务于民
姚庆英常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公心、真心、爱心、良心、责任心的“五心品质”,才能真正服务于民。
有一次,六组村民倪怀学突然发病,两个儿子在外地务工,家中只有年迈多病的老伴和上中学的孙儿。姚庆英得知后,立即将倪怀学送到县人民医院,老人需要住院,她当即垫付了医药费,并安排村干部轮班照顾。
村民杨竹秀的丈夫在外务工,在回家的途中不幸突遭车祸死亡。姚庆英得知后,立即到达现场,帮助处理善后和安抚家属。杨竹秀因受刺激而患上了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姚庆英又组织村干部给予帮助和扶持。
姚庆英还把“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她利用该村清泉蔬菜协会和成都泡菜厂的优势,组织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1000余亩,由协会和泡菜厂牵头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并请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切实解决了群众种菜难、卖菜难的问题,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增收700元。对于想种蔬菜但无经济基础的农户,姚庆英便从自家农资经营店中拿出化肥、农药等以成本价赊给农户。
“正气、锐气、大气”是姚庆英一直以来的工作作风。2009年10月,一位本地老板私自在两河村五组河坝采砂,村民告知姚庆英后,她立即带人赶赴现场,撤去采砂装置,制止非法采砂行为,并向其说明了非法采砂对群众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该老板自知惭愧,主动出资20余万元,将河坝沿岸因非法采砂而受损的地段进行了加固修护。
创新工作打造幸福家园
在处理村级公共事务中,姚庆英创新实施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组议事会成员、群众代表、党员、离职干部共同参与、共同商议、共同决策、共同完成的“1+4”基层治理工作法。
2011年,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姚庆英积极向上争取资金9000万元,实施了“两河逸园”农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在项目推进中,她运用“1+4”工作法,不断克服困难——组织村组议事会成员、群众代表、党员、离职干部参与到项目的讨论、决策和工作推进中;推选出7名群众组成价格谈判小组,并将价格向群众公示;推选出10名群众组成项目质量监督组,全权负责质量监督……目前,“两河逸园”已完成水、电、气、光纤、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粗略估算,仅建设成本就节约500多万,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从来没想到能住进这么满意的新房子,参与建设的过程也很有意义。”
来到两河村的活动室,一进门就能看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系列看望慰问制度。几年来,姚庆英将扶贫帮困作为村两委的一项考核制度,每年都要对村军烈属、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等进行看望慰问。
“百姓利益最大。父老乡亲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在姚庆英的努力下,现在的两河村干群关系和谐、民风淳朴、群众安居,齐心协力同奔致富路。
短评
你把群众放心上
群众也放你在心上
为了让每一户村民都参与新村建设的过程,让村民更加团结,姚庆英商议让大家签订物业管理协议,例如不将犬只敞放小区,每天定时将垃圾放在门前等等。有了村民的自觉参与,姚庆英有一种感受,村民们更爱干净了,小区环境整洁有序,新的生活就这样走进了两河村村民的日子里。
“百姓利益最大。父老乡亲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这是姚庆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因此,两河村的群众信任他们的带头人姚庆英,把这位干练的女干部放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