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县,志愿者在册登记率达10%以上,他们发挥自己所长,默默无闻活跃在基层,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用自身行动展示了蒲江的文明新风尚。
在县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室,常有这样一群大妈大爷欢快地起舞,手中的花扇舞得整齐而响亮。她们跳的可不是当前最流行的“广场舞”,而她们排练的节目很有针对性,主要是为了丰富农村、社区群众精神“食粮”排练的,无私地给广大群众送去了欢乐和感动。她们就是鹤山镇城南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她们中年龄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超过60岁。
老有所乐的“文艺爱好者”
67岁的董秀清是这些文化志愿者的领队,大家亲切地叫她“董孃”。最初只是董秀清和其他两个爱好文艺的退休老人聚在一起,在社区给大家表演节目。慢慢的,社区的老人们觉得节目精彩好看,越来越多有兴趣的老人加入,大家就这样聚集起来。
2007年,城南社区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的时候,已经有30多位成员。服务队成立后,大家的表演不再局限于社区,到基层农村参与文化惠民演出,成了这群老年志愿者更广阔的舞台。他们的节目,形式多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了大家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也带给大家文化知识和生活的启示。
老有所为的“志愿服务者”
小品《王二小》、《小区轶事》,情景舞蹈《幺妹出嫁》、快板《蒲江发展谱新篇》,这些都是文化志愿服务队排演的代表节目。每次下农村开展,新鲜的编排、动情的演绎,有的让群众忍俊不禁,有的让大家感动得泪流满面。
“最近和工会一起创作的三句半《职工维权就是好》,目的是在基层普及劳动法的知识,已经到各个乡镇、村社演出了好多场了,反响特别好!”说起自己的最新创作,文化志愿者们显得自信和满足。
陈继明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说:“群众喜欢我们的节目,给他们带去快乐,我们就高兴。”
这群可亲可敬的老年志愿服务者们,为基层的文明建设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用自己的对文艺和公益事业的热情,诠释了“最美不过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