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20分,蒲江金钥匙学校门口,总会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热情地迎接孩子们入校,帮忙整理孩子们的衣装。她就是金沙小学副校长刘芳菲。从2012年开始,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开启了跨区域学校委托管理的探索实践。青羊区成都市金沙小学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托管蒲江县金钥匙学校行动。2013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刘芳菲到蒲江金钥匙学校上任,接替同事郑劼彦,出任这所乡村小学的执行校长。
举家支教
生活不适应 孩子和母亲都曾生病住院
刘芳菲的家在成都,从出生以来她一直生活在大城市。接到任命时,她刚刚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成为一名母亲。“说实话,当时心里很矛盾。”刘芳菲告诉记者,一是孩子刚出生,身边离不得人,另外自己从来没有在乡村生活过,能不能适应那里的教学环境,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心里没底。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她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学校的安排,甚至说服了丈夫与家人,带着父母和孩子举家住进了蒲江县金钥匙小学。
没有以前熟识同事的配合,只身来到异地,负责一所从未尝试过的乡村学校管理,重重压力是无可避免的。金钥匙学校所在的敦厚社区在当地人眼里是蒲江偏远的小村子,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冬季夜里低到零下六七摄氏度;自来水经常断供,只能从村里挑地下水;电压不稳、线路陈旧,常常整天停电……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困窘的现实还是制造了很多“麻烦”——没有取暖设备,孩子反复地感冒发烧,生活变化的不适应引发母亲晕厥症突发住院……艰难地适应后,她一一挺了过来:“不管再难,绝对不退缩。”为了让自己能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她常常把生病哭闹的孩子哄入睡后熬夜看资料、写文章、做梳理,用微笑掩盖起疲惫。
“这大半年时间,家庭方面最大的成果就是让孤身留在成都的爱人成功‘减肥’了20多斤。”提起自己的家人,刘芳菲半开玩笑地说,“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他多吃点、吃好点,别为我们操心,我会让儿子记得你的。”
人性管理
校园变美了 师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通向丰富的人生”。刘芳菲的办公桌上,就摆放着这样一株精致可人的风信子。她说,这是孩子们亲手种上后送给她的,“淳朴的娃娃们还在校园空地里种上了梨树、桃树、樱桃树,学校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
金沙小学与金钥匙学校“联姻”以来,金钥匙学校变化的不仅是校容校貌,学校里师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为了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刘芳菲实施了暖阳计划,增设了教室内的办公区,在办公室为老师添置了微波炉,为学校接入了天然气,为老师们开设生日假,送生日祝福,提供爱心营养早餐……希望老师们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最让老师们印象深刻的是她把原本配发给自己办公室的新沙发全部分到了学校的三间教师办公室,自己一个也没留。教师办公室电脑不齐备,她又把自己的设备,提供给老师们使用。“刘校长平易近人,为人友善,做事细致周全。”美术老师彭凤辉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学校召开的冬运会上,刘芳菲校长考虑到天气情况,临时取消了之前预定的投篮比赛项目,这本是件小事,却还当着全体师生一个劲地解释抱歉。
为丰富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她将金沙小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入乡村小学,首次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语言等多门类近20门科目的“梦想教室免费选修课”,还建起了义工社、话剧社、合唱团等学生社团。
吕鑫是金钥匙学校四年级学生,刚入校时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在刘芳菲的帮助下,他报名参加了“我们的话剧表演”活动,开始学习自编剧目、台词,大胆走上台前出演主角。一次次成功挑战自我,吕鑫如今已是学校里的小明星,挑起了主持和表演大梁。刘芳菲说,孩子们的点滴变化让人十分欣慰,乡村孩子如今也和城里孩子一样,拥有同样的课余生活和人生自信。
共同成长
学校发展好 有老师主动申请增加任务
为了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教育资源,刘芳菲依托成都金沙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关爱行动:送给每个孩子一根跳绳、一本字帖、一把口琴,帮助孩子们写得一手好字、掌握更多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为贫困学生联系资助,募集过冬衣裳;给天不亮便出门上学的孩子在书包上贴好反光带,保障路途安全;为打扫清洁的孩子准备劳保手套,增添一份温暖;放学后,为留守儿童留一张书桌,帮他们补习功课……
学生向继伟性格孤僻,平时的衣服又脏又旧,成绩不好。刘芳菲通过了解得知孩子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有病在身又没有文化,无法给予孩子照顾指导。于是,她把小伟安排在学校和自己一起吃饭,辅导他的学习,还给他买学习用品,洗衣服。渐渐地,小伟的成绩进步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乡村学校为什么不能国际化?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刘芳菲还从金沙小学请来了外教。2013年12月的一天,这所离成都约80公里的乡村小学首次迎来了两名金发碧眼的“洋老师”。这一天,全校的孩子们都沸腾了。
在学校充满田园风情的操场上,来自金沙小学的外籍教师打扮成圣诞老人,为乡村孩子们“背”来了不少礼物。四年级学生向伟说,这是他和小伙伴们第一次见到外籍老师,“他们带来了好多礼物,非常有趣,我们很高兴!”
自从金沙小学托管金钥匙学校后,这里的硬件、软件条件都越来越好。老师们对学校的发展更有信心,愿意把更多心思放在教学上,更有老师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增加教学任务。“比如一年级班主任马学茹老师,还有六年级的邹必武老师……”老师们的名字,刘芳菲如数家珍。从教多年,她第一次听到老师主动申请增加教学任务。
托管两年,如今的金钥匙学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蒲江县的最近一次调研考试中,金钥匙学校已位居全县前列,去年的毕业班学生中有7人(毕业生总人数23人)考取了蒲江县实验中学,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这对于金钥匙这样的乡村小学来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蒲江县政府总督学刘成这样评价刘芳菲:“她来托管以后金钥匙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五彩的校园、美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老师理念、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更加阳光大方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真爱无垠,刘芳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与誓言,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她也将一如既往用责任与真爱去回报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尊重,用更昂扬的工作热情、更坚实的前进脚步去丈量那个幸福的远方!
我们需要更多的刘芳菲
□程锦坪
刘芳菲的家在成都,一直生活在城市,而她支教的学校在偏远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但她毅然决定举家支教,以校为家。她用柔情为乡村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用爱心谱写了教育公平之乐章。
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广为人知:刚从学校毕业的瓦尔娃拉决定到西伯利亚的乡村当教师,并将自己的大半生时间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广大天地中,最终桃李满天下,展现出了不平凡的精神。刘芳菲不怕艰苦,举家支教,“瓦尔娃拉”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我市偏僻乡村的学校,在校园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支教就是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和工作。为了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除了各级党和政府的政策、资金倾斜,我们需要更多的刘芳菲这样的支教老师,像刘老师那样扎根农村学校,服务农村教育,默默奉献在支教一线,为农村学校和学生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