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明乡的樱桃广场,每年春天都会有一个名为“何元威手工茶”的开放式茶铺,游客可以在茶樱观光园采摘新鲜茶叶,然后现场制茶、品茶。茶铺的炒茶师何元威是我县手工炒茶师中最年轻的一名,87年出生的他,走上了和大多数同龄人完全迥异的手工制茶道路。
耳濡目染
钟情传统茶文化
陆游有一句诗是“汝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 而何元威认为,要做好茶,功夫也在茶外,自身的修养和性情至关重要。何元威的爷爷是鹤山镇的一名私塾老师,从小受爷爷影响,他非常喜爱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茶道等等。从小,何元威便很会品茶,寻找好茶成了他的一大爱好。
“好多人觉得喝茶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喜欢的事情,但我十几岁就喜欢研究各种茶。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应该由年轻人传下去。”何元威说。
追求好茶
刻苦钻研炒茶技艺
大学毕业后,何元威进入成都的一家茶叶销售公司。通过对机器制茶流程的认识和了解,何元威发现,虽然机器炒出的茶能节省劳动力,但按照规范流程生产出的茶叶,并不能达到“好茶”的高标准。
2009年,何元威第一次接触到手工炒茶,就被它的魔力深深吸引。那时,炒茶还只是他的个人爱好。“把手放进200多度的高温炒锅,技术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何元威的淡定从容,刻苦钻研,让他的炒茶手艺日渐精进。
拜师学艺
开创手工制茶事业
一次契机,何元威结识了了翁茶品牌创始人,并拜入其门下成为唯一的嫡传弟子。何元威说:“雀舌从唐朝就是非常珍贵的贡品,如今流传下来的手工炒制手法几乎失传,我能把这项工艺传下去,真的非常荣幸。”
“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把我们蒲江‘雀舌’做到西湖龙井的香高味浓和蒙顶甘露的鲜爽清灵有机结合。”从来没有一锅茶满意,永远追求更好,这就是激励何元威把手工制茶事业永远进行下去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