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已经走完,各地经济发展纷纷交上答卷。在这场“排名大考”中,我市第三圈层成了最大的亮点。GDP增幅、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多项经济指标领先全市平均水平。
金堂、崇州、新津、蒲江、大邑……这些区位相对边远、基础相对落后的区(市)县,是什么让它们发展如此快?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它们抢抓机遇,迎头赶上,将曾经的劣势逐渐转化为优势,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犹如一台台加速运转的发动机,推动“尾雁”竞飞。
招大引强 加速转型升级
2010年,也是年末。一个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急会议在崇州市委召开:在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冲击下,曾经以家具、制鞋等产业为骄傲的崇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工业成绩在成都三圈层的排位出现了较大下滑。
“这是一个重要教训,一个地域必须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是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崇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坚持把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落实成都“产业倍增”战略的主攻方向,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才是发展的根本出路。于是,崇州市迅速确立了将消费类电子产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来培育的思路。目前,该市消费类电子产业基地已签约引进包括捷普集团、南平铝业等在内的消费类电子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87.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6个。去年全年崇州预计可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5%。
和崇州一样,抓住机遇布局新兴主导产业,成了我市三圈层区(市)县变劣势为优势、加速竞飞赶超的“金钥匙”。
今年刚刚被纳入省级工业园区的大邑县经济开发区以轻工产品和通用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规划控制面积10.6平方公里,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计划3年内园区产值达300亿元;新津县从“高端切入”,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打造以中蓝晨光为龙头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百亿产业集群,以新筑股份为龙头的轨道交通百亿产业集群;金堂县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千亿级产业基地;蒲江县寿安新城已成为国家级包装印务产业基地,目前总投资3500万欧元的德国博世包装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3600万美元的博世电动工具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均已相继入驻投产,2013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利税同比增长30%,完成工业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15.6%。
高端聚集 带动产城一体
2013年12月20日,金堂县政府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签署正式投资协议,计划投资67亿元人民币,在位于金堂县淮口镇的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
而就在此前几天,成都节能环保基地刚刚集中签约了总投资103亿元的16个重大项目,包括鹏鹞环保股份公司电渗透污泥干化装备制造、宜联环保股份公司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盛邦集团光伏幕墙产业园等,预计全面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64亿元,年上缴税收约6.5亿元。据悉,截至2013年底,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共引进了包括中节能、德国西门子、杭州士兰、河北先河等产业龙头企业230余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余个,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企业达到79户,产业聚集度达到60%以上。
目前,我市正研究将金堂纳入工业“4+1”空间布局,力争建设一座设计科学、气魄宏大、功能完备、业态高端的现代产业新城,预计到2015年建成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00亿元;到2017年建成规模达到40平方公里,工业销售收入实现800亿元;到2020年,成为规模达到60平方公里的千亿级产业基地。
一个个高端项目加速了产业聚集,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又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加速发展——而这正是成都“产城一体”战略的落实。
据悉,崇州市今年将按照“四态融合、产城一体”理念,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院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打造一个集现代产业发展和现代生活环境为一体的产业新城;得益于工业的发展,位于蒲江县寿安镇的寿安新城也进入了快速建设期,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有形象、五年出规模、八年全部建成”的规划,2013年寿安新城完成了8.9公里的16条市政道路、2.4公里的蒲江河河道改造工程,完成了4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建设,城镇建成区拓展了1平方公里,一座生态印务产业集群和山水园林相融的现代新城正在崛起,最终将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利税突破15亿元、居住人口达到8万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