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卫生局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开展争当“三个典范”活动为载体,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医改中,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融入到医院文化建设中去,大力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城乡群众和整治医疗卫生市场秩序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
城乡群众得实惠
家门口就能看上病,享受与城市医院一样的优质医疗服务,受益最大的就是老百姓。
今年以来,县卫生局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公立卫生院为依托,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契约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城乡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家庭都拥有“家庭医生”。
66岁的陈水全家住西来镇镇临溪社区,患高血压病症4年,前些年,陈大爷隔三差五要去镇卫生院检查,每次去看病配药,是他的一件烦心事,看病的人多,挂号、配药常常要排长队,加上病症带来的痛苦,每次到医院去都很不方便。
如今,我县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村入户活动,看病早已不再是陈大爷的难事。量血压、按摩等小毛病都能在家里解决,而且和乡镇卫生院服务一样。
“现在,只要身体感觉有些不舒服,我马上给签约的医生打个电话,他们很快就会上门服务,特别方便。”陈大爷说,医生每次来都感觉很亲切周到,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一个“家庭医生”。
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即家庭的私人医生,是具有全面系统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知识的全科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重点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残疾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等提供上门随访、上门换约、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等服务。”
今年以来,我县建立家庭医生团队47个,无偿服务签约17870户, 57756人,开展健康教育403次,参加人员70784人次,健康咨询41148人次,健康评价49164人次,上门服务6876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净化医疗卫生市场环境
医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职业,非法行医对社会危害极大。打击非法行医,从严执法应是重中之重,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近日,卫生执法人员根据一个无证行医的举报线索,对县城河滨公园随意摆摊设点的“江湖”游医进行了突击检查。“江湖”游医见有执法人员前来检查,便快速收拾带着行医的物件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近年来,卫生监督部门一直把打击非法行医作为重点执法工作。尽管如此,非法行医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仍然是卫生部门和有相关职能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养生、美容等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些与保健混在一起的经营内容,对于偷偷摸摸的非法行医者来说又多了几个钻空子的机会,从而也给不少群众带来了困难和痛苦。
“我去年在一位‘江湖’游医那里花费20元安了一颗假牙,回去了就一直疼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上当受骗了,最后花掉500多元才治疗痊愈。”一位遭遇过“江湖”游医骗术的张大爷告诉记者。
“我们每年要接到很多群众举报,像张大爷这样受害的只是其中之一。”县卫生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毅告诉记者。针对群众举报,县卫生执法大队加强对无证行医“黑诊所”、各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等行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游医药贩。“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地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向群众讲解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保证群众健康权益,为我县打击非法行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张毅对记者说道。
今年以来,县卫生执法大队共开展综合执法检查14次,出动执法人员638人次,下达监督意见书600余份。检查集贸市场、社区街道536个次,医疗机构156家次,药店215家次,取缔“江湖”游医32起次、药店无证坐堂行医6家次,进一步净化了我县医疗市场环境,维护正常医疗市场秩序,给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