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简介
建川博物馆聚落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分别由矶崎新、切斯特·怀东、邢同和、张永和、彭一刚、马国馨等国内国际知名建筑大师、雕塑大师担纲设计,创造国家级建筑、雕塑精品。
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1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建川博物馆聚落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20余个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如酒店、客栈、茶馆、文物商店等各种商业等汇集在一起,让这些配套设施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 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同时,建川博物馆聚落与老街、老公馆群街坊构成的古镇旅游区、刘文彩和刘文辉公馆田园风光区形成了安仁古镇的三大旅游版块。门票100元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曾说:“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并且,樊建川建馆的宗旨是让世人铭记历史:“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历史.”
馆藏系列
抗战博物馆系列共10个展馆(已经正式开放7个),建设有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众志成城馆、汉奸丑态馆、侵华日军罪证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分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1、中流砥柱馆(已开放)
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是游客参观的第一站。
它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青纱帐场景复原或实景景观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本馆建筑设计师:邢同和(上海现代集团总建筑师)。
代表作:上海博物馆、邓小平纪念馆等。
2、正面战场馆(已开放)
该馆位于共产党抗日军队博物馆旁,取意国共合作抗击日军之意,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该馆通过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再现当年抗日战场。
第一单元“抗战缘起”,简要介绍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第二单元“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第三单元“空中御敌”,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这次全民族的抗战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根据地战场的抗战,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那些在正面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崇敬不已。
该馆建筑设计师:彭一刚(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
代表作:山东刘公岛甲午海战馆、伦敦中国城、平度市现河公园等。
3、众志成城馆
本馆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中华名族在国难当头之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各行各业,一起奋斗,守土抗战的情况。 本馆建筑设计师:马国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代表作: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含亚运村)等。
4、川军抗战馆(已开放)
该馆建筑展厅面积2087平方米,分为“3 000 000川军出川抗战”、“3 000 000壮丁奔赴前线”两大部分,突出表现30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该馆主题是,尽管当时的四川是居于抗战后方,但仍然提供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前往前线浴血奋战,为八年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该馆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具有显著的川西建筑风格,在展示手段上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采用复原场景、沙盘模型、雕塑、绘画、浮雕、多媒体放映等多种艺术手段,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启迪。
本馆建筑设计师:徐尚志(国家建筑设计大师,曾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代表作:锦江宾馆。
5、飞虎奇兵馆(已开放)
该馆展示面积1382平方米,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单元“援华概述”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整体情况。第二单元“飞虎神兵”展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这部分是本馆重点,展示内容共分为:飞虎队和陈纳德的简介、飞虎队的战斗、飞虎队的生活三个小部分。第三单元“友谊长存”通过展示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二战老兵举行的活动,纪念中美友好历史,见证中美友谊。
本馆建筑设计师:切斯特·怀东(曾任美国建筑师建筑协会主席)
代表作:美籍日裔国家博物馆、剀撒医疗中心等 。
6、侵华日军罪证馆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密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这也是上个世纪一次危及中华民族兴亡的侵略,本馆用侵华日军文物展现了日军的侵略行为。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他们,警示自己,为了今天的和平。 本馆建筑设计师:矶崎新(日本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米兰三年展国际评委、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威尼斯建筑学双年展日本馆馆长)。代表作:MOCA-洛杉矶现代美术馆、巴塞罗那体育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专用体育馆)、迪尼斯总部大楼、1990年世界博览会国际陈列馆、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等。
7、汉奸丑态馆
一支上百万由中国人组成的军队,却同室操戈,为日本人当走狗,去攻击自己的同胞,这就是伪军。他们曾经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后来却成了名族的败类,国家的耻辱。他们的名字为国人所不齿,他们的历史是灰色的,他们的人生也是灰色的。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汉奸。
本馆建筑设计师:王维仁(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台湾王维仁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人)。
代表作:台湾台南艺术学院音乐系(199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台湾中台县福民小学、光隆小学、中坑小学(2002、2003年远东建筑奖)、香港岭南大学新教学楼。
8、不屈战俘馆(已开放)
该馆展示面积717平方米,通过大量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形象真实地展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葬。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
本馆建筑设计师:程泰宁(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代表作:杭州黄龙饭店、浙江美术馆等。
9、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已开放)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位于本馆内,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由朱成、谭云等20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了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是一个大型的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活动,整个塑造过程始终坚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1931年至1945年14年的中国抗日事件为背景,充分尊重抗日战争历史事实,忠实于历史文献资料、文献图片。所塑造人物按照抗日战争的战区战役关系分组,以军队军人列队站立形式排列,像高约2米,铸铁合金材料。群雕突出排列阵式整体气势,强调“阵仗”感,个体形态避免夸张。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所有壮士造像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环境中。这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总长81.5米宽,宽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时刻。凹槽两侧壁各四段为红色花岗石影雕,表现抗战历史报刊照片。凹槽地面为中国各战区和战役示意图,并设置有关抗战文字数据和适当的地景装置。“中国壮士”群体造型由疏至密组为阵列,最后密集为浮雕人墙结束。观众自前面俯看整体气势,然后进入阵列中穿行,与“壮士”并肩,并细读人物与地景、侧墙浮雕,最后从“人墙”两侧走出。
10、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已开放)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已开放)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是该馆与四川省老干局合作,并从四川黄埔同学会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抗战老兵收集而得到的,共有3810名抗战老兵的手模。
这些老兵都已届古稀之年,当年正是他们的双手挥舞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正是这些手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侵略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起。这些功勋卓著的手怎样在历史上长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警示后代,这是修建手印广场的目的。
小林宽澄是唯一在老兵手印广场留下手印的外国人,他是参加了反战同盟的八路军战士,现任日本八四会会长。
红色年代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镜鉴陈列馆、音像品陈列馆等分馆;
红色年代陶瓷陈列馆(已开放)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耀眼的美术创造,是中华民族长期的骄傲。红色年代瓷器(1950—1980)是中华瓷器历史长藤上依序而结成的一个成果,是一个红色而又灿烂的成果。本馆将苦心收藏的红色年代瓷器集中陈列,以数千件瓷器画面链接成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红色年代瓷器独具的气质,是历史风范、革命岁月和心灵体验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凝聚。回忆过去,无异于再活一次。参观在这里陈列的红色年代瓷器,让人们形象了解到那已经消逝的岁月——单纯而又复杂、坚定而又动摇、激情而又消沉、多彩而又单调、期望而又无望、虔诚而又怀疑…… 瓷器易碎,历史永存。
红色年代章钟印陈列馆(已开放)
在那个年代里,毛主席像章是人人必须佩戴的;座钟不仅是重要的计时对象,还传播了红色年代的信息;而掌握了公章就意味着掌握了权力,掌握了人们的命运。本馆展陈的各种像章、座钟、公章,将会带领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那个红色年代。
该馆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著名建筑设计师)。代表作:成都艺术中心骄子音乐厅、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红色年代娱乐中心、何多苓工作室等 。
红色年代票证陈列馆
该馆藏有五十万件以上的票证,达上万个品种。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票证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票证实际也是一种货币了,票证实现了具有货币的神圣,因为当时的票证是硬通货,是“第二人民币”。
该馆建筑设计师:朱竞翔(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
代表作:盐城青年活动中心、盐城卫生学校教学主楼等。
红色年代镜鉴陈列馆
本馆藏有2.8万多面的文革镜子。镜子本是日常用物,文革时变成了一幅时尚的宣传画。文革镜子具有日常用品和政治用品之双重功能。
红色年代宣传画陈列馆
收集了几十万多张各式文革宣传画,这是革命时代的激情记录。当时这些宣传画用于家庭和公众场所的美化,当然主要功能还是弘扬时政。本馆藏有一批珍贵的宣传画的原创作品和一批上海文革时手帕图案设计的原创作品。
本馆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代表作:北京大学(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北京远洋艺术中心等。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已开放)
该馆主要由工人家庭、农民家庭、干部家庭、士兵营房等十二个场景,书籍、搪瓷缸、收音机、奖状等二十二个专题以及五十七项精品陈列组成,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和图片史料,形象直观地展现红色年代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红色年代音像陈列馆
音像陈列馆的藏品包括四类:一类是收音机,二类是留声机及唱片,三类是幻灯机及幻灯片,四类是电影放映机及电影拷贝。这个馆记录的是红色时代的影像、声音。琳琅满目的各式红色年代音像制品让人大开眼界。
本馆建筑设计师:周恺(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成员、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评标专家库成员、天津市建委技术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天津金融科技教育中心、天津师范大学艺术体育楼等。
民俗文化
民俗博物馆系列,设有老公馆家具馆、百年老照片陈列馆,喜文化陈列馆,精美笔筒陈列馆,老烟具赌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
喜文化陈列馆
喜文化陈列馆介绍了中华婚俗(主要是川西婚俗) 文化,讲述经典婚姻爱情故事,还有各种婚礼趣味游戏。中国待统的婚事绝非两个人结为夫妻这么简单, 有极其复杂的程序.甚至民俗学也把婚俗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很多过程是值得玩味的。 喜文化馆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你介绍中华婚俗文化,讲述经典婚姻爱情故事,还有各种婚礼趣味游戏。
此外该馆还承办婚庆典礼,想想在喜气洋洋的婚俗博物馆里. 以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其乐融融,其情恰恰。
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已开放)
老公馆家具馆位于安仁老街的刘元瑄将军公馆内。刘元瑄将军公馆是目前安仁老公馆保存最完好的、品质最高的公馆,曾有许多的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其中陈列的一套我馆从金牛宾馆收购来的老家具老公馆家具最为精美。该套家具采用珍贵木料,精雕细琢而成。原为四川军阀所有,毛泽东参加成都会议时使用,后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布什、西哈努克、胡志明等许多的外国首脑到成都时使用,不仅有精美的艺术价值,也有着不凡的历史价值。先是国民党的“诸侯”使用,后来变成新中国的领袖使用,是百年中国巨变的见证文物。精美笔筒陈列馆 该馆收藏的笔筒,以瓷陶笔筒为主。该馆精致,辅之与四川盆景、园林,突出中华民族青花瓷器般淡雅的文脉,有特别之魅力。 该馆令人联想到高山流水,琴棋书画.联想名人雅士,才子佳人.能让人嗅到浓浓的书香墨香.而且是从历史深处发出的,悠远绵长。
该馆是整个博物馆聚落里最诗情画意的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已开放)
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讲述了古代女性从缠足到放脚的历史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扭曲的审美。美莲鞋见证了长达1000年的女性辛酸血泪史。该馆展示的锈花鞋,做工之考究,图案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三寸金莲馆也收录并展示了反缠足的艰辛历史。三寸金莲馆堪称一部古代女性的百科全书。
老七十二行文物陈列馆
代表传统商业的中华老字号的牌匾是近百年中国传统商业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商品经济的瑰宝,从解放初期可以追溯上百年的历史,包罗了人民日常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用”的三百六十行……商号被很多商业世家看得比命还要重要。旧商号牌匾是建川博物馆聚落里独辟蹊径的一个馆。馆内收有数百块旧商号牌匾。每一块商号牌匾都有背后的故事和传奇,商号牌匾不仅是商店的标志,又集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于一身,有的因为出自家或帝王,已成为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文物。
老烟具赌具馆
上百种精美烟具:可以看到各种质地(玳瑁、象牙、铜、竹、骨头等) , 各种用途(水烟袋,鸦片烟杆、烟嘴等)的烟具;上千种烟标.从民国初年到改革开放的香烟商标。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民间民间赌具:包括牌九、麻将、色子等;此外还配有与烟、赌有关的老照片"。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中国百年风情。
主题馆
5·1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是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建。原特展馆于2008年6月12日对外开放,从筹备到开馆仅用了8天时间。原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千余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水,定格巨大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凸现出来的大勇和大爱。
5.12大地震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由“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先生担纲设计,预计元旦竣工。新馆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进入地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另外,都江堰光亚中学老师范美忠的眼镜,颇有争议的吴家方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感动世界的摩托车,也在其中。此外,在地震中被埋36天后救出的“猪坚强”,也将作为特殊馆员在它的生态猪舍与观众见面。
博物馆工作人员称,地震馆陈列的实物全是征集的,“通过这些珍贵实物的永久展示,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这场大灾难,体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呈现出的空前凝聚力和顽强不屈精神。”
为了让参观者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博物馆以汶川地震震级为参照,模拟真实的地震现场。观众进入封闭的模拟地震厅后,在视觉、听觉、触觉上,能身临其境体验地震发生的实时场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惧,并能让体验者闻到地震的“气息”——通过喷出的一种无害气体,模拟出弥漫在空气中的地震废墟气味。
国防兵器馆
2009年1月19日,建川博物馆聚落国防兵器馆正式开馆。1000余平米兵器馆里,陈设的各种兵器,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7位前来揭幕的老兵更是眼含热泪地回忆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透露,开馆的兵器藏品只是第一期,可以让更多兵器爱好者大饱眼福。
步枪、机枪、矛……从冷兵器到现代用的枪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樊建川说,博物馆国防兵器馆是北京之外,收藏枪炮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国防教育基地。
整个国防兵器馆集中展现了300余支百年经典枪械、数十门现代火炮以及反坦克导弹、空对空导弹等。其中,有红军使用过的老式步枪、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机枪、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大量缴获和使用的汤姆逊冲锋枪、上甘岭战役横扫美军的转盘机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威震敌胆的82毫米无后坐力炮……“我们还有5辆坦克、5架飞机……”樊建川透露,自己收藏的许多兵器,由于运输和陈列问题,预计要今年6月左右才能正式入驻博物馆。
“七大战争的老兵代表我们都找到了,最遗憾的就是缺少了西沙海战。”介绍着自己兵器馆的杰作,樊建川不无遗憾地表示,虽然通过报纸等多种方式对当年参加过战争的老兵进行了征集,但最终还是少了一个西沙海战的代表。197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一部与陆军分队、民兵协同,对入侵西沙群岛的越南军队进行了反击作战。
开馆仪式上,建川博物馆还特邀了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揭幕。其中,最高年龄者已经97岁。他是贺龙的堂弟贺文玳,12岁时就在湖南桑植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1933年夏天,当了贺龙的警卫员。在看到当年使用过的兵器时,老人忍不住泪光闪闪。他说,感觉当年的场面又历历再现。“在长征和抗战中,我一直跟随着堂哥贺龙转战各地。”贺文玳说,贺龙治军很严,自己虽然是他堂弟,犯了错一样要受到处罚。
抚摩着当年使用过的武器,七位老兵感慨万分。亲历过中印边界冲突的李教文,此次专门带去了自己制作的当年迂回路线图,以及被俘印度士兵的照片。“当时,我们的装备与对方相差太远,每次胜利都非常不容易。”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吴光明现(2009年)已经81岁了,拽着曾经使用过的55式迫击炮,老人有着说不出的感受。曾参加过渡江、淮海等战役的他说,当年由于装备落后,炮的准确率不是很高,一般都是用手指做瞄准镜,很多时候都要打到第三炮才能击准目标。
据四川文物局副局长赵传荣透露,四川省虽然有博物馆100多家,但兵器馆还是第一个,这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国防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