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雨时节》剧照
应该说,《好雨时节》是一部奇怪的影片,明明是一个属于成都的爱情故事,却由韩国导演拍摄完成;对白包含了英语、韩语及普通话,又偏偏找不到半句四川方言。许多人不禁心生疑问,这还是那个原汁原味的巴蜀之都吗?大导演许秦豪自然懂得入乡随俗的礼数,影片在略显国际化的爱情标签之下,依然保留着安逸悠然的城市气质,哪怕是片中不经意的一瞥,都尽能见得这座城的眉与眼。
杜甫草堂的袅袅余音
影片之中,男星郑宇成饰演的角色东河是位韩国金领,他远赴成都出差,在杜甫草堂邂逅曾经的女同学吴月(高圆圆饰)。而此时的吴月已是一名资深导游,两人在简言寒暄中相视而笑,似乎那些属于彼此的往昔记忆正在悄然苏醒。
提到杜甫草堂,许多人总是率先想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的那句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的确,这座现今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博物馆,曾是诗圣杜甫躲避安史之乱、留寓成都时的居所。他寓居于此四年,作诗240余首,迎来个人创作的黄金期。
时至今日,造访者仍能从草堂外的梅林竹海中,走入这位文学大家的精神甬道。而“好雨时节”四字也恰恰出自其此时期的诗作《春夜喜雨》,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本意借春雨叹生机;结合影片细品,又似引申爱情将要来临,可谓一语双关,霎时点破二人间微妙的情意。
食文化中的成都价值
两人的故事就此展开,吴月应东河之约,在小酒馆聊天叙旧。猛然镜头一切,出现了成都的露天火锅摊,人声鼎沸烟气弥漫,与之前的雅致形成强烈反差。吴月咕哝着问道:“不吃味精,大蒜呢?”如此市井气的场景,正是夜色下成都“素颜”的样子。
东河的工作伙伴曾说:“四川有四样东西很有名,美女、熊猫、川酒、川菜。”听上去确实是话糙理不糙,在这片无辣不欢的食客沃土上,食文化本身就是一面金字招牌。且不说火锅这杆大旗,单是成都小吃这一门就已名噪天下。踱到春熙路吃碗龙抄手,顺便来份三大炮,借巴蜀方言中的词来形容,那真是好巴适。
说起成都小吃,片中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情节。两人在川菜馆吃饭,吃到兴起,吴月随口点了两碗肥肠粉。本就对此有所忌惮的东河面露难色,哪知吴月搭腔道:“能把肥肠粉吃了的男人,我才喜欢。”这其中自然有调侃之意,但也不乏成都特有的价值观,以口味会知己,从美食窥人生。
锦里古街与宽窄巷子
东河作为城市的外来者,对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有些疏离,只有与吴月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愿意展露自己的心迹。从宾馆里那个心不在焉的男人,到街巷中腼腆贴心的大男孩,这种冷与热之间的切换,令影片中的环境体自发持有主观视角。而那个被附着了情绪的成都城,反而因此显得更加生动。
片中有这样一段,吴月带着东河夜游锦里古街,在街口恰巧遇到市民跳广场舞,东河约吴月共舞而不得,阴差阳错同白发老者翩然起舞。虽然镜头中的锦里只是一闪而过,但浓郁的古蜀风情还是令人过目不忘。当地有句俗语“拜武侯,泡锦里”,三国圣地武侯祠与锦里共织成一张川西民俗文化网,娓娓诉说着一千多年前的故事。
随着时间推移,东河出差期满,吴月在机场送别,心存不舍的东河提出了再多留一天的请求。于是,两人漫无目的地走在成都的深巷里,与孩子们玩起了竹蜻蜓。而影片中的这条巷道正是大名鼎鼎的宽窄巷子。作为成都人记忆深处的符号,它不仅留存着满清八旗时代的骄傲,更是一种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象征。可以说,走在这里的每一刻,都像是与成都的私密拥吻。
【结】
片末,随着吴月尝试着面对爱情,浪漫的许导也给了大家一个值得期许的尾声。在这个敞开式的结局里,有对持久爱意的如愿以偿,也有对成都这座城的无限迷恋。很难说这究竟是一个清新的爱情故事,还是一封致予成都的告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