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火遍全国,无数人每周五晚上,掐着点儿守在电视机前边看美食边流口水,还要感叹一下自己所在的地方怎么没这些好东西。然而,对于吃货们来说,周末时,带着家人追着舌尖游川南,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
在此,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为各位读者推荐几处川南好玩又好吃的地方——自贡牛佛古镇吃牛佛烘肘、到江城泸州吃爆炒乌鱼皮、甜城内江吃碗地道内江牛肉面、酒都点盘“宜宾怪味鸡”。
内江牛肉面麻辣鲜香 好吃得内牛满面
五月是一个适合出游的季节,出游到甜城内江,哪些美食会吸引你呢?在此,华西城市读本为你整理了内江多家独具特色的美食名店和地道小吃。
大名鼎鼎的便是内江牛肉面。很多去外地学习或是打工的内江人说,最想念家乡的牛肉面,在外面就是吃不到这个味儿。
内江牛肉面面条细滑,其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面汤调料。麻、辣、鲜、香,很多内江人在吃完面条后,还会喝点面汤,不然就是觉得不过瘾。
市中区北街、民族路和东兴区都有内江人较为推荐的牛肉面名店。
地道小吃热天来碗凉虾 感觉倍儿爽
一到夏天,内江人逛街逛累了,都喜欢选个店坐下,来上一碗凉虾,解暑解渴,何乐而不为。
凉虾因其形状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凉虾。一般使用凉虾时,会配入红糖或冰糖水,香甜软嫩,入口冰凉,夏天走热了,来杯凉虾,就这个感觉倍儿爽。
白白小小的虾儿团,浸没在红糖水中,再加上一两块冰,这便是一碗满满的凉虾。浅尝一口,虾团滑溜溜入口,咀嚼时,又有粘糯的感觉,甜而不腻,丝丝凉意霎时从心底里滋生开来,刚才的燥热一消而散,有的只是神清气爽。
如果你嫌小口小口吃不过瘾,那么也可尝试大口大口的喝,凉虾“虾仁”体小而滑,就算是端起来喝上几口,也会觉得不够,恨不得能把一碗都喝下去。
市中区箭道街和步行商场内均有老牌小吃店。
内江特产黄老五花生酥 资中冬尖
如果外地来的朋友对内江的美味仍流连忘返,那么我们只能为其准备些内江特产以解“相思之苦”。
内江黄老五花生酥:
内江威远特产黄老五花生酥,是近几年名声颇为响亮的特产之一。因为突破传统,开创了甜、咸多种口味,且花生酥具有香、酥、脆之特色,色泽自然,香脆爽口。甜味花生酥,低糖,甜而不腻,咸味花生酥,酥且化渣,老少皆宜,方便携带。
资中冬尖:
资中冬尖采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腌制窖储发酵而成。资中冬尖馨香四溢,风味独特,可做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也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或者调味汤,均美味可口,深受内江人的喜爱。
华西城市读 本 记者 邱雨
自贡古镇风景让你美了 牛佛烘肘让你欲罢不能
牛佛位于自贡市大安区,离自贡市区30公里左右,可以从自贡客运总站坐汽车,十块钱就到了。蜿蜒的沱江水从古镇的东北方向而来,又向东南方向而去,缠绵近20公里,宛如一条细长的玉臂,把古镇搂在了怀里,风景自不必说。但最著名的,还要数这里的美食——牛佛烘肘。
美丽传说 康熙宫廷上等菜肴
据传,清康熙年间,自流井盐业兴饮食兴,沱江水码头牛佛镇的厨师吸取传统烘肘长处,试制成功独具特色的牛佛“碗碗烘肘”。“碗碗烘肘”造型美观,色泽鲜嫩,味美香甜,食之不烂,肥而不腻,胜过当时名气最大的“东坡烘肘”,受到沱江流域食客们的欢迎,后经官府传入宫中,成为康熙年间宫廷的上等菜肴。
制作考究 数道工序造出特色美味
制作牛佛烘肘时,将肘子皮朝下放在铁笊篱中,在旺火上燎烤10分钟左右,放凉水中将黑皮刮净,放汤锅内,旺火煮至五成熟,捞出加工成圆形,用刀剞成象眼块,皮朝下放在碗内。然后,将黑豆泡后煮五成熟,和洗净的枸杞同放碗内,上笼蒸烂,将红枣两头裁齐,捅去枣核,将已去芯的莲子两头裁齐放碗内,加猪油上笼蒸20分钟取出,滗去水分,蒸熟的莲子镶入枣内,再上笼蒸20分钟。
炒锅内放入锅垫,把蒸过的肘子皮向下放锅垫上,添入清水两勺,放入冰糖、白糖、蜂蜜、红枣放上面,用大盘扣住,旺火烧开,再移至小火上,扒30分钟,呈琥珀色时,去盘拣出大枣,用漏勺托住锅垫,扣在盘里。最后,再将黑豆、杞果放入锅内余汁中,煮沸装盘,一道好看又好吃的牛佛烘肘就大功告成了。
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牛佛镇富顺食品厂研制出听装烘肘后,以其色泽棕红,色香味鲜成为自贡传统名特食品。如果你选购特产,牛佛烘肘必在其中。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周洁
泸州乌鱼九吃 爆炒乌鱼皮最佳
酒城泸州,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泸州美食“叙永豆汤面”、“合江烤鱼”、“泸州白糕”“古蔺麻辣鸡”等之外。泸州因坐拥长沱两江,有着多种得天独厚的天然鱼类,所以,泸州还有一美食就是“河鲜鱼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味道哦!
乌鱼,又称为“黑鱼”,被当地的美食家们制作出多种可口的菜肴,有着“乌鱼九吃”一说。今天为大家推荐地处泸州市纳溪区西林街100号何氏小饭店,国家一级厨师何坤江的拿手菜,乌鱼九吃中一吃——爆炒乌鱼皮。
制作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材料,三斤左右的乌鱼,将鱼剔骨,切片,放入适量的盐、芡粉抓匀;将锅上火,放入适量油,烧至六成熟放入葱段、泡姜片、蒜片、花椒、干辣椒段等佐料爆香;再倒入准备好的乌鱼片爆炒片刻,加入红辣椒炒至成熟就可以出锅,这样的菜品入口香融细润。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瑞波 摄影报道
宜宾 找寻“怪味鸡”的记忆
五十多年前,宜宾人在“嘉阳怪味鸡”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宜宾怪味鸡”,将鸡腿用麻绳绑紧,放入温水中煮,并不断往锅里加入冷水及其它作料,鸡煮熟后,形状怪怪有麻辣香甜嫩等特点。但这家位于翠屏区小北街52号的店铺早已易主,现在成为了一服装店。记者走访周围的居民,表示就只有那一家,现在也没有卖的了,曾经的美味就只存在记忆里面。
宜宾本地食材烹出地道“怪味鸡”
八旬老人彭先生是地道的宜宾本地人,熟知宜宾本地的各种特色小吃。彭先生说:“回忆起当年的怪味鸡意犹未尽,二十多年前,进城办事经常去小北街那家‘怪味鸡’吃饭,那时候那家店的生意好得很,鸡肉吃起来脆嫩爽口,芝麻酱好香。”
据悉“宜宾怪味鸡”做法,早在六十多年前,宜宾人参考在“嘉阳怪味鸡”制作方法研制出来的。大致是选用白皮仔公鸡,肉质细嫩爽口,将鸡腿用麻绳绑紧,放入温水中煮,并不断往锅里加入冷水及其它作料,鸡煮熟后,形状怪怪。并采用宜宾市酿造厂生产的“府河”牌精制酱油等二十多种调料,制成味碟。使成品麻、辣、甜、咸、鲜、香兼备,肉质鲜嫩爽口,风味独特。
老店已经消失 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据小北街附近的居民介绍,“怪味鸡”餐馆在原酒都剧场对面,一块红底白字的招牌写着“怪味鸡”三个字,但已破旧不堪。与当年宽敞的门店不同,这家老店一楼的店面狭窄得只能容下两张桌子,整个店里只有三个人干活,店里看起来冷清清。“怪味鸡”餐馆店长是伍女士,是以前国营店的员工,同时也是餐饮公司的员工,与丈夫一起承包了这个店。但近年来,市民对“怪味鸡”完全就不屑一顾了,只有怀旧的老宜宾人,还时记着记忆里面的味道。
伍女士介绍,年轻人少有愿意来学习传统名小吃的制作工艺,自己的孩子对做怪味鸡很感兴趣,但是也不愿再让娃娃干这行了。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周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