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分水油纸伞
来到泸州,就为看看那油纸伞。这回去玩,见着了著名的伞王毕六富(又名毕六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老先生很热心,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老伞的工艺。这制伞的手艺,看着真是令人称奇,说着说着,老先生还亲自上手了。只见他灵巧而快速地将一张张拓印有花纹的红纸片粘贴在伞架上,不一会儿,一把红纸伞就颇具有雏形了。然后他将纸伞对着初阳仔细地检查起来,我这才发现,刚才还不可辩白的那些凌乱纸片上的图纹,现在居然就这样神奇地组合成了一则“双凤朝阳”的吉瑞图案。阳光透过圆盘似红纸伞面,状如一团燃烧的红云;而红云里团飞的双凤,细细观赏,妙趣横生,仿佛要迎日飞腾而去。
泸州油纸伞
小小一伞工序百道
据毕老先生介绍,现在分水岭的油纸伞制作,承袭了很古老的手工工艺,选才上就极为严格。伞胚用料是产于泸州纳溪一带的楠竹,伞托则须选用大山里多年生的岩桐木,而表贴伞面的纸张则一直都是从贵州进的土法皮纸,这一点,《天工开物》就有记载了:“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油纸伞
除了材质的精挑细选,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工序更是繁复之极。毕六富说,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几个大流程上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没有半月的功夫是完不成的。这回好好见识了一下印象中很传奇的抹桐油。入手上油到收手抹油,制伞师傅的手熟练的在三上跳着舞蹈一样,完成后,仔细去看,还真是均匀啊,没多少年的手艺,那还真是不行。除了抹桐油,真正让毕老引以为傲的还是他家祖传下的“满穿伞”绝技——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一望而气度非凡,精美绝伦,堪称伞中绝活。感觉做伞的手,就像一个个舞蹈家,翩翩起舞。
我最没想到的是,制作油纸伞居然也是靠天吃饭。“太阳大了不行,阴雨绵绵也不行。”因为气候会影响伞骨的成型和纸面的平整,“如果伞骨弯曲了或伞面起壳起皱了,那所有的功夫就白搭了。”所以,每造一批伞,毕六富的心都会被揪起来,收看天气预报也就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