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清晨八点,寿安镇五会村村民雷翠霞早早的来到中式烹调师培训现场,开始学习西瓜雕花。15天前,县就业局为寿安镇五会村村民送去了中式烹调职业技能培训。如今,半个月的培训时间已经过去,为检验村民的学习成果、帮助村民就业,县就业局还将转移就业招聘会开到了五会村。
村和社区处在为民服务链条的最末端,是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终点站”。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就业局积极搭建平台,深入开展“满怀真情走基层,七进七帮解难题”活动,以培训为先导,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切实走进基层,问需于民,根据百姓需求,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服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入村进户问需于民
“感觉15天完全不够,我希望这种培训一直搞下去。”6月25日上午,在五会村中式烹饪师培训课现场,开家常饭馆的范大哥告诉记者。
“家门口就可以学习技术,我很高兴。我不仅提高了刀工、装盘、配菜这些技术,而且还新学了干锅鸡、藿香鲫鱼、卤菜这些特色菜式。” 43岁的范真伟大哥在五会村经营一家家常饭馆,但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饭馆主要还是卖豆花、血旺等家常小菜。就业局入户走访时记录下来他的培训需求,不仅在培训班开班以后通知他来上课,还和培训机构商量,下课后去他饭馆“开小灶”实地教学。
据介绍,县就业局结合群众路线活动,深入重点联系村五会村,通过同村支两委座谈交流、实地入户走访等方式,搜集村民在就业培训、生产发展、致富增收等方面的民生诉求,“问需于民”,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县就业局开展创业培训、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等培训共26期,培训人数1330人。
对症下药引导就业
寿安镇五会村地处“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正大力打造油菜种植的传统观光农业,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五会村村民有了提升职业技能的愿望,这与就业局就地转移就业的初衷不谋而合。
采访中,村民熊爱英对培训赞不绝口。原来,去年五会村菜花节时,很多成都人来观光,但在村里四处打听都没有农家乐。熊大姐便萌生了开农家乐的念头。但苦于一直无人指点,就搁置下来。“早上学习理论、下午学习实操,还可以随时和特技厨师沟通。经过15天的培训,我思路一下就清晰了,下半年我就要着手选址装修农家乐。”
“根据群众的就业诉求,调整我们的服务内容和计划,对症下药,让服务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县就业局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更惠及群众。
下一步,县就业局还将继续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会和招聘会,为群众和企业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