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扎实实施文化“三个一”工程,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综合提升了市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文化活动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今年国庆节,县城世纪广场热闹非凡,我县组织的国庆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多彩,有少儿舞蹈《为你喊加油》、舞蹈《新洗衣歌》、《茶乡茶香》、组合唱《当那天来临的时候》、音乐剧《爱在蒲江》……精彩的节目充实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大家享受了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据了解,本次国庆文艺汇演节目都来自于基层,充分展示出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每个节目都非常精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争当文明市民等等,大家都看得懂、看得高兴!”朝阳社区的居民杨女士乐呵呵地说。
在县城世纪广场、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热情奔放的山歌、朗朗上口的快板、幽默风趣的小品、自由自在的大众健身舞等原生态的歌舞节目精彩呈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据了解,我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批活动品牌,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口碑。截至目前,今年我县共举办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近8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充分发挥了文化的净化功能,引导群众提升文明素养,让广大群众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城乡文明,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文化阵地有力托起精神文明建设载体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挺胸,抬腿……傍晚,大塘镇文化中心排练厅内,20多名学员正整齐地跟着老师的要求练习舞蹈动作,虽然气喘吁吁,脸上的表情却出奇认真,学员们跳舞的热情都非常高。学员们休息时间,一位刚来报名的大姐怕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有些腼腆地对大家说:“我学的比较慢,动作还不太熟练,请大家多多关照。”班里的学员都来自该镇各个村(社区),年龄集中在30到60岁,报名参加文艺培训课后,大家的生活充实了不少,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农家书屋、文艺培训班、技能培训班……近年来,我县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办起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蒲江县分校。全面完成全县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建设,完成活动展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作室、多功能厅等“四室一厅”配套设施,全面完成全县13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据介绍,今年以来,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配送电脑6台、数码打复印机1台,安装阅报栏及监控系统并加强运行管理,组织乡镇文化站开展培训学员5600人次,培训乡镇文化专干、骨干110人次;举办公益讲座5期,大型文化活动8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演出34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队伍广泛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新风
“只要有空,我每天都坚持来练习,这样既可以愉悦心情又能够锻炼身体,这些活动不仅老年人参与,而且也深受中青年人欢迎。”正在鹤山镇综合文化中心排练的董秀清如是说。
在鹤山镇综合文化中心,董秀清每天都要带着几十个队员一起练习威风锣鼓,同时还积极参加全县大型文艺活动,深入社区给小区居民带去欢乐。“我们结合实际,组建了一支威风锣鼓特色文艺队伍,在节目编排中注入精神文明创建内涵,在演出中传播了文明新风,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群众文明素养。”鹤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深入挖掘具有本地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队伍,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文艺队伍,我县在全县132个村(社区)组建特色文化队伍。目前,全县12个乡镇分别组建了威风锣鼓、唢呐、腰鼓、狮龙灯、女子管乐等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农村特色文化队伍,实现了乡镇特色文化队伍全覆盖。同时,我县还依托市民学校分校,将文艺培训深入基层,重点培训和打造光明乡唢呐队、朝阳湖镇腰鼓队、复兴乡花杆队等民俗文化队伍,并逐步将培训辅导重心下移到村(社区)特色队伍,以县乡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基层队伍自我展示的舞台,为队伍的排练、提升、展演提供资源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