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看似普通的居民身份证,在大塘镇五里村九组的残疾人吴裕虹心中,曾是她22年无法触及的梦想。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塘镇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其户口所在地江苏省当地派出所,邀请民警远赴6000里到吴裕虹家中,上门为她办理了身份证,用实际行动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
她的身份证一直未办理
吴裕虹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小农村,小时候不慎摔断了腰和腿,7岁时随改嫁的母亲来到我县大塘镇五里村。因种种原因,吴裕虹身份证一直未办理。当被问及22年没身份证的生活是怎么过来时,她说:“跟煎熬一样,自己是黑户,不仅吃穿住行用基本权利受限,4岁的女儿也因为这个原因无法上户口、读书。”
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只能由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在了解到吴裕虹情况后,大塘镇党委先后和县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联系,均无法办理。吴裕虹户口在6000多里外的江苏省江阴市月城镇,残疾的她无法去家乡办理,怎么办?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大塘镇党委通过反复多次和江苏省江阴市月城派出所协调说明情况,决定两地联合,各派出民警一起上门为吴裕虹办理身份证。
跨省协调服务
圆了多年的心愿她笑了
4月9日一大早,吴裕虹家中就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镇上的干部带着头天花了6个小时车程来蒲的江苏省江阴市月城派出所的两位民警,背着电脑、高清摄像头和指纹采集器等专程为她上门办理身份证。
核对基本信息、摄像、采集指纹,给吴裕虹办理身份证的流程只需十来分钟,当听说自己两周后就能快递收到办好的身份证时,她高兴地泪流满面,说:“我以为自己残疾就永远没法去办理身份证了,没想到他们费了这么多精力大老远到家里专门为我办理,我太激动开心了,这么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据此次来蒲的江阴市月城镇和我县大塘镇民警介绍,此次超长远距离合作,为个人办理身份证在两地均属首次,初衷就是尽可能解决百姓亟需解决的问题,让群众满意成为工作的唯一标准。
据悉,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塘镇已开展了3次走村入户行动,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800余条,其中村解决600多件,镇解决125件,办结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