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秋乡地处长秋山脉,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生产物质和农产品不便运进运出,很大程度制约了柑橘产业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修路涉及土地调整,每当面对大局利益和个人利益博弈时,矛盾就凸显了出来。
这一看似在乡镇修路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今年在长秋乡却不存在了。因为该乡高韩村普通党员罗光全带头砍掉自家盛产的优质柑橘树,为产业路建设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调动了群众参与产业路建设的积极性。罗光全的事迹如今在长秋已传为美谈。在罗光全的带动下,在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全社累计提供了8.1亩土地,砍伐果树640棵,产量为2.8万斤,年损失金额达8.4万元,目前该条道路已经通车,全村其他道路也正在如火如荼修建中。
呼声
改善交通现状迫在眉睫
高韩村位于长秋乡中心地带,是该乡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村。作为非常适宜发展优质晚熟杂柑的地区,近年来,该村积极高改“不知火”、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完善市场信息平台,让柑橘产业不断向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但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果农辛苦种植出的优质柑橘却因为运输成本的高昂、果农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出产的柑橘出现了“优质低价”的情况。高韩村支部书记马建文说:“去年,高韩村人均纯收入6310元,与全县平均水平相差近4000元,今年被列为市级发展缓慢村,群众要进一步增收致富,改善交通条件迫在眉睫。”
在对口联系帮扶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高韩村村支两委为切实用好帮扶资金,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广集民意,形成了产业路建设初步方案,并于6月中旬,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了新修产业路的方案。经过党员、群众的讨论,会议最终决定,新修宽4米,连接1、2、3、8、9社的的产业路6公里,惠及135户,417人,辐射1000多亩的优质柑橘基地。
榜样
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
产业道路建设方案通过后,各社社长纷纷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在尽可能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调整土地,保证道路顺利修建。要村民砍掉自家多年种植的优质柑橘树,调出土地用来修建道路,许多村民犯了难。高韩村村民黄大爷说:“我们种的都是‘不知火’,市场价达到了每斤3元多,按照亩产3000多斤算,每亩年收入便会超过10000元,这是我们的‘摇钱树’啊。”
就在产业道路修建工作遇到阻碍的时候,1社党员罗光全站了出来:“先从我的砍起!修产业路是发展经济的……”周围的群众用怀疑的眼光望着他,“你的土地是两条道路的交汇处,占地1.6亩,每年可以给你带来近2万元的收入,并且今年的‘不知火’还未成熟,你能轻易砍掉柑橘树?”
“一个唾沫一个钉”。罗光全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偿砍掉了自家120多株“不知火”。他说:“我作为一名党员,为了大家的利益,吃点亏算不了什么,再说修建道路也有利于我自己生产。我们的优质柑橘拉不出去,种再多也无法增收,路不通,运输柑橘就更费劳动力,我已经61岁了,劳力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我修建产业道路的愿望也很强烈。”
在罗光全的带动下,在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全社累计提供了8.1亩土地,砍伐果树640棵,产量为2.8万斤,年损失金额达8.4万元,目前该条道路已经通车,全村其他道路也正在如火如荼修建中。
成效
产业路让群众迈上致富路
10月底,该村新修建的产业路完工通车,正赶上琯溪蜜柚销售的季节,让沿线群众从中获益不小。罗光全说:“道路修通了,我立马就捡了个大便宜。今年我的3万多斤琯溪,11个工人一天时间全部采摘完毕,换做往年,需要近30个工人忙碌好几天,并且,现在人工采摘、搬运费从往年的1毛钱每斤减少到了5分钱每斤,算下来,今年的人力成本我减少了1500多元的支出。”在高韩村因为产业道路修建而得实惠的群众还有许多。
长秋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乡正大力发展优质晚熟杂柑,积极高改、提升技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探索实施‘托管模式’,打造有机杂柑基地。党员示范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像罗光全一样的党员,关键时刻牺牲小我,服务群众,诠释了党的宗旨,也推动了长秋乡的柑橘产业向国际接轨有机农业方向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