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
点位代表:自己的产业自己做主
来到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天气晴好。当看见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川滇民居风格小洋楼,各种果树成排成林,灌溉水渠穿村而过的画面时,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们惊讶不已,羡慕不已。这真的是乡村吗?他们住的可都是别墅呢!村民们骄傲地说:“前有清泉,后有青山,我们这里的环境比城里还好。”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建设村,年收入10多万元的家庭只属于中等水平。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乡村?
创新致富门路
“我们村不仅有合作社,还有公司,有项目。”说这话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金洪元,据他介绍,2010年,建设村集体将农户零散土地量化入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运作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农旺专业合作社,下设种植、养殖、电力开发公司,建成樱桃基地600亩、设施农业120亩和一个集约化生猪养殖场。该村农户既可享受合作社利润分红,又可在企业上班或从事种植养殖经营,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
“加上外出务工挣的钱,去年,我们家轻轻松松就挣了10多万元。”说话的人是建设村三组的杨翠,2010年,作为首批加入该村组建的农旺合作社的农户,这两年也赚得盆满钵满。目前,她家种植了3亩桃子、2亩多樱桃,林下套种蔬菜,由农旺合作社统一引种、提供技术,并统一解决销路,每年收入达4—5万元;加入该村的三河电站、长兴电站、龙家沟电站的参股,入股资金8万多元,每年分红下来,有3万多元;农闲时节,丈夫外出贵州等地打工,收入2万多元。下一步打算,她还准备开办农家乐,目前正在选址。
搞旅游建乡村酒店
说起村里变化,除了住新房,分红利,还有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带来的便利。“家门口通了公交车,坐车20分钟就能到冕宁县城,以前只能走路,大约1个半小时。”村民们滔滔不绝地说,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大家筹点,政府补贴和项目资金。这些年,村里就大刀阔斧地搞农田水利、交通、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人畜饮水池,农业灌溉用水平塘,村道硬化,还搞了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村幼儿园、农家超市、村民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也将相继建立。
“书记,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干?”趁记者采访的机会,又有村民凑上前来打探消息。“搞旅游!我们这有山、有水、有花有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这么好的资源当然要好好开发利用起来。”金洪元接着说,要搞旅游,光有资源不够,还要建乡村酒店、农家超市这些配套设施。“好,我们听你的。”金洪元的话,让村民们备受鼓舞。
关键词:彝家新寨 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
点位代表: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远眺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彝族特色民居掩映在孙水河畔的绿林间,很美;慢慢靠近,平坦的入村水泥路,宽敞的中心广场,气势宏大的村支部活动室,极具彝族特色、整齐划一的民居,一排排独具一格的绿化带……走进四合村,处处散发的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气息。
青瓦白墙四合院
“看看我们村民的住房吧,这样的条件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哦!”拉克乡党委书记毛金琼笑着说。走进村民阿尔尔哈家,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极具彝族特色的现代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宽敞的院坝,镶嵌在墙体上闪闪发亮的洁白瓷砖,安装一新的防盗门,配套齐全的主屋、厨房、畜圈、厕所等合理布局,院内六个精致的小型花坛正在贴装饰瓷砖,厨房门边悬挂着丰收的玉米。“这套房子,总共花了我们5万多元,其中政府补贴1.5万元。”阿尔尔哈的脸上笑容灿烂。
“他家的新房在我们村来说,只能算个中等水平。”正当记者一行还在赞扬阿尔尔哈家漂亮的农家小院时,毛金琼的话让我们感到惊奇。据介绍,自2011年5月四合村彝寨新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村民当中,有人申请修建四合院,有的申请修建两楼一底,有的甚至申请修三楼一底的楼房,截至目前,村里188户住房实现了新建或改建。
民族新村新气象
村民银子伍来的家也相当“豪华”:客厅里摆放整齐的沙发、擦拭干净的玻璃茶几,以及高清电视……采访团的记者鱼贯而入,沙发的位子明显不够用来招待大家,银子伍来的家人忙不及地搬来凳子。记者注意到,这些凳子上的花纹都是很有彝族特色的图案。
“这些都是政府免费赠送的。”银子伍来站在客厅中间,手指着告诉大家,“这是政府送的储物柜”,“那张桌子也是政府送来的”,“还有厨房的碗柜”……“新寨建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银子伍来告诉记者,过去他和家人是裹毡睡地下,现在是睡在席梦思床上,以前在堂屋里三块石头支个锅,现在有了专门的厨房,用上了沼气炉,“感觉舒服多了。”
关键词:一三互动 安哈镇安哈村
点位代表:“彝家乐”挣上“风景钱”
安哈镇地处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的腹地,位于西昌市东南方向,距西昌市区3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二半山和高寒山区。而此时,正值西昌·安哈第三届梨花旅游节举办期间,每天四面八方前来赏花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带火了当地的各种农家乐。
梨花节带火农家乐
踏进安哈村,梨树连片成林,站在一个高点的位置,目及之处,阳光照耀下,盛开着的梨花似雪一般唯美,粉红色的桃花夹在其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仿佛置身童话一样的“仙境”中,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又让人回到了现实当中。
走进一户名为“老彝人”的农家小院,三三两两停着小轿车,房檐勾边、窗明几净,黑、红、黄三色装饰,一阵浓郁的彝家风情扑面而来。老板苏志清左手端着香喷喷的烧鸡、腊排骨,右手举着新鲜出锅的煮土豆,笑眯眯地从厨房走出。“来吃来吃,这些都是外面来的客人最喜欢吃的。”
每年的梨花节、火把节的成功举办,让安哈镇品尝到乡村旅游的甜滋味。“梨花节前后每天差不多要接待二三百人,收入肯定不会差。”在火塘的映照下,苏志清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7月份火把节和每年春天的梨花节是我们的旺季,生意好的时候,一季收入可高达10万元!”
味道环境须“达标”
像苏志清这样的农家乐,安哈村有六七家,而整个安哈镇共有28家。从最早的6家发展到现在的28家,安哈镇乡村游为“农家乐”的生意兴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加洛克各坦言:“申请的人还多,但我们不盲目发展,关键还是看他们是否具备条件,场地不能乱搭滥建,彝家美食的口味要好吃,还有卫生环境要好等等。”我们理解他这番话的意思,不盲目一哄而上,重要的是不能砸了刚有口碑的牌子。
“每年都有来自上海、广东、天津、云南、重庆等地的大量游客云集安哈,通过吃彝家饭、住彝家寨、干彝家活、享彝家乐,体验民俗风情浓厚、神秘的彝族文化盛宴。”说到去年安哈镇的旅游收入,加洛克各脱口而出——接待10.3万人次,共收入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