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群众姓名:罗廷华。村组:五里村12组。诉求征集日期:9月11日。诉求内容简述:低保户家庭,要赡养老人、抚养女儿上大学,负担重,请求重点帮扶。现场答复内容:指导调整家庭农业产业结构,结成“对子”帮扶发展家庭经济。诉求群众评价:满意。群众签名:罗廷华。这是记者在四百余页大塘镇2013年“四进”工作群众诉求处理台账中看到的其中一例。
大塘镇从2012年7月启动“四进”活动以来,组织全体镇、村干部90余人共集中开展了3次“进村、进组、进户、进企业”的“四进”活动,遍访全镇4500余户1.4万余群众,深入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愿,150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本两卡”
搭建干群交流桥梁
10月14日,大塘镇八角井村村支部副书记李楠又来到村里的贫困户彭尚林的家中,了解生活情况,指导产业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彭尚林调整了家庭产业结构,年收入从以前的2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5万余元,这是大塘镇开展“四进”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四进”活动规定,像李楠这样的党政班子干部联系贫困户、残疾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问题户,其他的干部联系普通群众。2013年6月,挂职到市级贫困村--八角井村的李楠正好赶上镇里的第三次“四进”活动,于是他拿着统一制作的“一本两卡”走进了联系的22户特殊群众的家中和田间地头。
“一本两卡”包括《“四进”活动记录本》和《便民服务承诺卡》、《民情联系卡》。《记录本》有着标准的格式,包括家庭情况、主要诉求、建议意见、答复解决情况等栏目,干部走访每一户后都要详细记录每项;《承诺卡》公布了每名联系干部的姓名、联系电话、监督电话以及全镇的工作思路、目标;《联系卡》上记载了镇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联系电话和办理事项,解决了以前群众想办事找不到部门电话咨询的问题。每位干部在走访联系农户、企业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承诺卡》张贴在每户群众家中、每家企业显眼位置,方便其咨询政策、反映问题;然后把《联系卡》发放到每户手中;最后就是打开《记录本》,与群众开展充分沟通交流,详尽记录群众和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诉求和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奖惩逗硬
确保“四进”落到实处
“四进”活动的重点在解决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发展家庭经济。为确保活动要求落到实处,大塘镇建立了三大保障机制:一是每周评审审查每名干部的《记录本》、《群众诉求意愿处理台账》、《群众意见建议处理台账》,并张贴公示“优”和“差”的《记录本》,对连续3次“差”的,责令重新入户走访;二是在处理群众诉求和建议反馈上,实行“限时办结销号制”,强制各干部高效处理联系群众诉求;三是将“四进”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对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予以表彰,对处理问题推诿扯皮的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按照活动要求,镇党委每周都会对干部的走访《记录本》进行检查评比,对走访不用心、不彻底,没有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来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重新走访。“奖惩逗硬,有力地推动了‘四进’活动不断深入,让干部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随着‘四进’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干部认识到这是一项惠民的好项目,从以前的应付了事到现在记录本基本无差评,本子中的群众评价签字从以前的70%多到现在的100%,说明了活动在不断深入人心,通过活动干部提升了认识锻炼了能力,老百姓也在诉求解决中得到了实惠。”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道。
群众得实惠
“四进”收到实效
通过“四进”活动,该镇收集到群众建议意见、诉求意愿2156条,并及时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进行办理。截至目前,已解决办理产业发展类诉求比例76.5%,新农村建设类诉求比例79%,基础设施类诉求比例74.8%,社会管理类诉求比例66.67%,干部作风类诉求比例85%。
贴民心解民困
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通过走访,镇干部了解到五里村十一组的寇先清因身体残疾,家庭贫困,于是找到企业赞助,给寇先清买了50只鸭苗,现在他的养鸭事业如火如荼,经常到联系干部的办公室摆摆家常,说说鸭子的情况;在走访中,镇干部了解到洪福村部分村组群众集中反映水质不好,通过镇党委研究,协调相关部门结合自来水施工,解决了几百名村民的饮水问题……据悉,针对群众诉求,大塘镇通过各方积极争取,新修、完善产业路31.5公里,新建、清淤沟渠16公里,加固3座危病桥,新建50余口蓄水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大部分群众意愿选址,建成了2个新农村小区和2个集中居住区,惠及3500余名村民;调整优化全镇产业结构,确定了以猕猴桃、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全镇的茶叶、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2万、1.1万余亩,分别比“四进”前增加1000余亩、8000余亩,截止2013年8月,全镇农民期内现金收入达7556元,同比增长14.1%。
夕阳西下,住在大塘镇临溪河边的刘存全吃完晚饭,抬了个小板凳和河边钓鱼的爱好者们一起拉家常,自从“四进”活动来,镇党委班子根据群众意见,对临溪河边进行了打造,正在建成沿临溪河两岸打造的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湿地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旅游带,河边环境更好了,来休闲钓鱼的人多起来了,刘存全对记者说,他现在把门前的临溪河当成了自己家的一部分,他要保护好河边生态环境,并打算搞个关于垂钓的服务项目,一来增加家庭收入,二来看到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心里无比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