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四川文化形象工程

(编辑:admin 日期:2014年08月08日 浏览:次)

  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着四川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四川省博物馆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之一。

  四川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创办伊始,设备简陋,经费不敷开支,专业人员甚少,直至1949年底,全部藏品仅近万件。1950年改称“川西博物馆”,1952年改为“四川博物馆”。
 

    新馆落成

  易名“四川博物院”。2009年5月新馆落成后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书画、佛教造像、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皆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川省博物馆的藏品是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积累而成的。1941年,原馆长冯汉骥教授主持发掘前蜀永陵,开启了四川省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先河。

  建国后,四川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时担负着四川地区主要考古任务的我馆在几十年的田野工作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资料,丰富了馆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综述

  目前四川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6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9余件,将轮流在馆内展出。新馆首次布展文物达3000余件。展示中心共计15个陈列馆,除去4个临时展馆(用于与兄弟博物馆的交流性短期展出),其余均为主题性陈列馆。
 

  第一层

  蜀风汉韵馆

  展厅复原汉崖墓造型

  第一层共计5个陈列馆,除去3个临时展馆,其中一个是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蜀风汉韵——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占据了两个馆,分为粗犷古朴、气势撼人的石刻艺术,多姿多彩、神韵俱佳的陶塑艺术,以形传神、风情尽现的画像砖艺术三部分,共展出文物200余件。
 

  第二层

  青铜馆、大风堂、书画精品、瓷器馆

  从博物馆位于青华路的正大门拾阶而上,正好进入展示中心的第二层。

  ●巴蜀青铜馆:分竹瓦烟云、马家王气、百花流芳、涪陵遗韵、羊子余晖五个部分,共展出自西周至战国文物共271件(套)。

  ●大风堂:“大风堂”为张大千作品的专门陈列馆。省博物馆是国内藏有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展厅分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写意画和大千用印三部分,共展出文物90余件。

  ●中国书画精品馆:展示省博物馆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分为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共计113件(套)文物,包括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刘松年的《秋山行旅图》、唐寅的《虚阁晚凉图》、石涛的巨幅山水等。

  ●瓷器馆:该馆主题为“泥与火的艺术”,将陈列展示历年来出土的蜀瓷。分抟泥为陶、寓巧于拙;质朴自然、魅力尽现;群芳争艳、瓷苑荟萃三部分。自新石器时代至清末,时间跨越了数千年,充分展示了四川各个历史时期出土的陶瓷珍品以及部分传世的精品。


 

  第三层

  藏佛之光、万佛寺石刻等

  第三层的楼梯从南面进入。位于左后侧的室外平台,将建成咖啡厅,供游客休闲使用。

  ●藏佛之光:分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藏传佛教圣殿、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和典籍四部分,共展出文物200余件,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对外公开展出。
 

  ●万佛寺石刻馆:分南北朝造像、唐代造像、五代造像、四川其它地区石刻造像四个部分,共展出自南北朝至五代石刻造像65件,以万佛寺石刻造像为主。
 

  ●古风雅韵——工艺美术馆:馆藏工艺美术精品展分玉器、金银器、竹木
 

  牙角器、漆器、皮影、鼻烟壶、蜀绣、古琴等十一类,共展出文物252件。时间跨度早至商代,晚至清末民初。它们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也是生活中的实用之物,其造型独特、色彩绚丽、雕饰华美,堪称艺术瑰宝。

  ●大山回响:该馆为四川各少数民族文物专题馆,分为山里彝家、羌寨人家、高原藏族、锦簇苗乡四部分,所陈列的200余件展品是从馆藏7000多件民族文物中精选出来的。

张大千书画馆

巴蜀青铜馆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返回前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