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的建制历史
先秦时期
蒲江历史悠久。据县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鉴证,至少在4000年前,即有人类活动。蒲江地域,古系蜀国地。秦灭蜀后,今蒲江县境蒲江河流域为蒲阳县(治地今邛崃县牟礼乡永丰村,旧名“新场”)地,临溪河流域为临邛县(治地今邛崃县城)地。秦统一全国后,初设36郡,隶蜀郡。
汉朝时期
汉属临邛县。临邛县属益州蜀郡。西汉建立后,废蒲阳县,蒲江河流域为临邛县地。《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汉宣帝地节三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 《汉书-地理志》记载:“蜀郡,泰置。------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临邛,仆千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蜀郡(秦置雒阳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户三十万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万四百七十六。------临邛,有铁。”
三国、西晋与十六国时期
三国时,蒲江属蜀汉政权之益州管辖。西晋时,蒲江属益州临邛县管辖。十六国时,蒲江属成汉政权管辖。“成汉”时期,分蜀郡置汉原郡,临邛县属益州汉原郡。东晋至南朝萧齐时,汉原郡先后改名晋原郡、晋康郡,临邛侨县属之。南梁萧纪时(552年),置邛州于蒲口屯(今邛崃县回龙场),领依政(治原蒲阳县)1县,蒲江地域归邛州领。
南北朝时期
沈昫《旧唐书》记载:“蒲江,汉临邛县地。后魏置广定县。”后魏即西魏。《通典》中的《州郡典》 卷一至七记载:“蒲江西魏置蒲原郡。” 《隋书》卷二十九:“蒱江西魏置。曰广定,及置蒱原郡,开皇初郡废。”这是历史上蒲江建县的开始。蒲江县古名广定,始置于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同时置蒲原郡,郡、县治同地,址在今县城北1里地(原东岳庙一带)。恭帝二年(555年)析临邛县置临溪县,治地在今西崃乡残城址村。是时,广定、临溪县属邛州蒲原郡。
隋朝时期
沈昫《旧唐书》有记载:“雅州下都督府,隋临邛郡。------隋改为蒲江,南枕蒲水故也 。”隋文帝时废蒲原郡名,属临邛郡。这是历史上蒲江名称的开始。隋开皇三年(583年)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广定、临溪县属邛州。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定曰蒲江(“以南枕蒲水故”)。隋大业三年(607年)罢总管府,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同年合邛、雅、登3州为临邛郡,蒲江、临溪县属临邛郡(郡治与严道县治同地,今雅安县多营坪)。
唐朝时期
沈昫《旧唐书》记载:“武德元年,割雅州之依政、临邛、临溪、蒲江、火井五县,置邛州于依政县。显庆二年,移州治于临邛。天宝元年,改为临邛郡。乾元元年,复为邛州。”《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邛州临邛郡------蒲江,中下。有盐。大和四年以蒲江、临溪隶巂州,后皆复来属。”唐时,蒲江曾属邛州、巂州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临邛郡为雅州(州治置严道县),蒲江、临溪等16县属雅州。同年,割雅州之蒲江、临溪、临邛等5县,置邛州(州治置依政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蒲江、临邛等县属剑南道邛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邛州改为临邛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各置节度使,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临邛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悉罢全国诸郡,改郡为州。临邛郡改曰邛州,蒲江、临溪属剑南道西川邛州。唐大历四年(769年)临溪县设删华就嶲州,辖临溪、蒲江2县。唐大和四年(830年)分蒲江、临溪两县隶属嶲州(州治今西昌)。唐乾符元年(874年)还蒲江、临溪两县仍属邛州。唐文德元年(888年)划邛、蜀、黎、雅4州置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永平军邛州。唐大顺二年(891年)废永平军,蒲江、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邛州。
五代十国时期
蒲江相继属前蜀、后唐与后蜀政权管辖。
两宋时期
《宋史》记载:“邛州,上,临邛郡,军事。县六------蒲江,上。有盐井监、盐井砦。” 《宋史·地理志》和《文献通考·职官考》中说:宋代的州县级建置,分为十三个等级,即辅、雄、望、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宋改“道”为“路”,推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建制。宋乾德三年(965年)蒲江、临溪属西川路邛州临邛郡。宋淳化五年至至道元年(994至995年),李顺起兵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蒲江、临溪随邛州临邛郡属之。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划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蒲江、临溪属益州路邛州临邛郡。同年,置惠民监(铸铁钱,直属州郡领)于蒲江西部。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蒲江、惠民监属成都府路邛州临邛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临溪县为镇,入临邛县;其领地并入蒲江、火井、依政3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罢惠民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置惠民监,铸铁钱,直至宋末。
元朝时期
元朝四川设立四川行省,有35州。《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邛州,唐孵置邛州,又改临邛郡,又仍为邛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兼行州事。二十一年,并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蒲江属嘉定府路邛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四川行省,蒲江属四川行省嘉定府路邛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蒲江县入邛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于重庆建立“大夏国”,蒲江境域随邛州归属明玉珍大夏政权。
明朝时期
明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十八日复置蒲江县,隶嘉定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嘉定府降为州,蒲江县仍属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二月,蒲江县属四川省邛州。明代四川行省共有13府、6直隶州、15府辖州、116县。其中,邛州领2县:大邑、蒲江。
清朝时期
清初,四川建置基本上承袭明代制度,基本形成12府、8直隶州、5直隶厅、11属州、6府辖厅、111县的建置格局。8直隶州即绵州、茂州、忠州、酉阳州、泸州、资州、眉州、邛州。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部据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蒲江属之。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张献忠牺牲,大西政权亡。顺治九年(1652年),蒲江属四川省邛州(直隶州)。
清末,四川省共辖7道、15府、9直隶州、5直隶厅、13府辖州、8府辖厅、119县及6设治委员。其中9直隶州为:绵州、茂州、居州、邛州、泸州、资州、永宁州、忠州、酉阳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于府、州、厅、县之上增置“道”一级建制,全川增设五道,蒲江属建昌道(道治雅州)之邛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领邛州,州领蒲江、大邑两县。
蒲江在宋元明清一直隶邛州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制,改为省、府(厅、州)、县三级建制,蒲江属四川省邛州。民国2年(1913年),又改为省、道、县三级建制,划四川为7道,以道领县,蒲江属四川省上川南道。四川行政区划民国初年(1914年),四川省分为5道1区、163县。其中,建昌道,辖雅安、名山、荥经、芦山、汉源、天全、乐山、峨眉、夹江、犍为、荣县、威远、眉山、彭山、丹棱、青神、蒲江、邛崃、大邑、洪雅、峨边、西昌、冕宁、会理、越、盐源、盐边、昭觉28县。民国7年(1918年),四川军阀开始各据一方,互不相属,形成防区制局面。民国17年(1928年)撤销“道”制,省直辖县。民国24年(1935年)军阀割据防区制结束,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眉山县城)领眉山、邛崃、蒲江等10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四川划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个行署区,行署区下分置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眉山专区,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署驻眉山县,辖眉山、彭山、青神、夹江、洪雅、丹棱、名山、蒲江、邛崃、大邑等10县。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其所辖温江等10县划归成都市管辖,蒲江从此归成都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