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桥记忆
东门桥记忆
公元601年,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就名为蒲江县,距今1406年了。翻开史册,“江以草而名、县以江为名”,小城名的来历是因穿城而过的蒲河。
小城是有灵气的。水是小城的生命,桥是小城的魂儿。
知道小城的蒲河之上有几座桥吗?六座。历史最为久远的当属东门桥了。东门桥原名是叫驭虹桥的,据说开桥的那天,也就是距今204年的一天,湛蓝的天空乍现一道七色彩虹,一位新娘恰乘花轿经过,按照风俗就由踩桥的这位新娘为这座桥命名。新娘出身书香门第,随口赋诗一首,并为新桥取名为“驭虹桥”。
驭虹桥是小城独有的宝,临近的各县城里可是没有这样古老的桥了。清嘉庆六年,在当时的知县李锡书的召集下,贡生徐庚华等四人完成了蒲江河上第一座桥的修筑。这座九孔石拱桥,长120米、高10.7米,宽7米。没有高大的栏杆,也没有匠人精心雕刻的扶把,更没有优美弧线的拱。但骨子里似乎就传承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魂游着一股无端的灵气。
桥是微微拱着的,两道石栏,小时候是可以亲见石栏上或立着戏闹的童子,或蹲着摆尾的老虎,或就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仙桃、粽子。今天,当行走于桥上,抚摸着被风蚀的石尊,你才能感悟岁月的沧桑在这里是另有一番味道,是浓缩的淡美。
而你继续着眼于桥的时候,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内涵。桥的东面过去是叫“横街子”的,迈上二十节台阶,就是热闹的场景:血旺摊、酒米饭、发糕粽子烧腊饭,叶子烟、红甘蔗、竹扒犁耙粑粑扇。如今古桥昔日繁华已褪,桥身几乎都漫了一层青泥,连石缝都塞满了。桥便掩在了这满色的透绿之中了。桥身下是九道拱,正中的那个拱上方是龙头龙尾,拱下面悬着的是一把铁铸的“斩龙剑”。现在还在那里吗?呵呵,自己去看看吧……
“环江如长虹驾空”,两百年过眼云烟,寂寞的古桥凝望着身下静静流淌的蒲河水,聆听着尘世的车喧人攘,回忆着曾经的富丽繁华,超越了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它古朴、雅致的美似乎凝止了,凝止在某个记忆的瞬间。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