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血战山西东阳关
川军血战山西东阳关
——记蒲江籍抗日英烈周策勋营长、黄高翼连长等人事迹
东阳关在山西省黎城县东28里,是太行山的一处重要关口,东通河北省涉县、武安、邯郸,西通山西省黎城、潞城、长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将幽州(北京)兵就是从“吴儿谷(东阳关古名)趋潞洲”的。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将察罕帖木儿分兵“屯上党(长治),塞吾儿谷(东阳关)”以杜太行诸道。清代设有巡司戎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河北省已沦陷,李家钰率领川军第四十七军开赴山西太行山抗日前线。冰天雪地之中,川军扛着川造步枪,穿着单薄军衣,足穿草鞋,走上抗日战场。李家钰部划属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朱德指挥。划长治、长子、潞城、平顺、黎城、襄垣、屯留、壶关八县为四十七军防守地区。李家钰驻守长治,以一七八师李宗昉(彭县人)部守备黎城东阳关。
四十七军当时每个步兵团仅有4门二五迫击炮,每个步兵营只有三十节式重机枪4挺,每个步兵连只有捷克式轻机枪3挺,川造、汉阳造步枪70-80支,装备简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赴临汾,面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前敌总指挥卫立煌,要求拨给炮兵,未得结果。
2月,日本侵略军从太原南下,进攻汾阳、孝义、霍县,直赴临汾,另以其一O八师团一O四旅团下原熊弥部。伪军王英部一万余人,飞机、大炮,骑兵、步兵配合,由邯郸、武安进攻涉县,扑向东阳关。
涉县,属第一战区,由孙殿英(即盗掘东陵的军阀)部驻守,日寇进攻,炮火猛烈,孙部几百士兵哗变,阵容益乱。2月14日,孙殿英电告李家钰,请求由东阳关派兵增援。李家钰急派罗时英团一营出关驰援,当晚到达涉县县城。孙殿英部见李家钰部到达,急向左右退却,致李部孤立,日军由左右包抄,该营救激战一夜,伤亡100余人,撤回东阳关。
2月15日,涉县失陷。2月16日,日寇进攻东阳关外20里之响堂铺,首先以榴弹炮袭击1小时之久,然后掩护其步兵进攻。我军1个营抗击敌军,敌人炮火轰击下,房舍倾倒、窑洞陷塌,民众伤亡。入暮,我军撤走后,日寇100多人窜入响堂铺宿营。
李家钰命一七八师师长李宗昉加强东阳关防务,如敌来犯,即予歼灭。李宗昉命一O六二团第二营营长谢子奇部防守香炉山,第三营营长汪伯楷为预备队,一O六三团第一营营长杨孟候(蒲江县敦厚乡人)部防守天主坳,一O六二团第一营营长罗功亮部为预备队,一O六三团第二营营长周策勋(蒲江县城政府街人)部防守老东阳脑,第三营营长赵前裕(蒲江县城南街人)为预备队。一O六二团团长罗时英指挥右翼香炉山,中校团附王杰才指挥天主坳,一O六三团团长孙介卿(蒲江县城东孙坝人)指挥左翼老东阳脑阵地。一O六一团团长杨显名(蒲江县松华乡人)推进到黎城与东阳关之间,作为师的预备队,强固师之侧后,全师进入作战态势。破坏道路,深沟高垒,严阵以待。当晚,我军派突击队夜袭响堂铺,日寇猝不及防,被打死20余人,突击队胜利撤回。
2月17 日晨,日寇大炮排列十余处,在雾中即开始炮击,敌机4架,先后两次轰炸我军阵地,工事掩体,多被摧毁,尘土飞扬,弥漫天空,枪炮声震耳欲聋。师长李宗昉、参谋长张持华率师部特务连驰赴东阳关前线,上午敌攻打香炉山,我军据险激战,击退日伪进攻。下午敌攻打天主坳、香炉山、老东阳脑,日军100余人,窜至一字岭,我军猛烈射击,将其消灭,又一股日军百余名窜至阵地前,亦被我守军将其完全消灭。第九连一战士,负伤不下火线,手握手榴弹,跳出战壕,连续向敌投弹,打得日寇前仆后仰,他也英勇牺牲 。日寇300余人窜至香炉山岩壁下 ,我守军使用每束四五个的集束手榴弹,连续投掷,将敌寇炸死岩下。日寇猛攻老东阳脑阵地。周策勋营长率部与敌反复肉搏,将敌击退,周营长头部、腹部中弹,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32岁。
日寇攻不下东阳关,当晚,出动1000余人偷袭东阳关右翼的一个小山口———柳树口,那里守军仅一排人,日寇攻下柳树口,直扑黎城,截断东阳关守军后路。这时,李家钰率军指挥所由长治行至离潞城县只20里的南垂镇,驻潞城的一O 四师三一二旅六二四团熊岗陵部驰援东阳关行至潞城东15里之微子镇时,一七八师援军在黎城东北四五里处与从柳树口窜入的日寇遭遇,我军奋勇迎击,终因伤亡过大,退守黎城。
李家钰得知日寇已由柳树口窜至黎城,将截断东阳关守军后路,电令东阳关守军在打击敌人,予以重创后,迅即转移长子县集结,以策应一O四师保卫长治,李宗昉奉命后,于当夜命阵地前线各营各派出一个班向当面之敌夜袭,以进为退。
2月18日凌晨四时,我军撤离东阳关,在撤离东阳关时,一O六一团第四连上尉连长黄高翼(蒲江县松华乡马南村人,遂宁军事政治学校毕业)率部留守阵地,掩护主力转移,任凭日本飞机轰炸、钢炮轰击,坚守不退,日寇冲上阵地, 与敌肉搏,被日寇用机枪扫射。胸部中弹数十发,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29岁。
东阳关血战,毙伤日寇1000余人,李部官兵壮烈牺牲2000余人,阵亡营长2人:周策勋、谭培(邛崃人),连长12人:黄高翼(蒲江县松华乡马南村人)等,排长20余人:黄仕昌(蒲江县西南镇金花坪人),住蒲江县城西街,24岁)等。蒲江籍阵亡于东阳关将士,还有龚海清(上尉附员,36岁)、陈述清(中士班长,35岁)、廖吉平(25岁,一等兵)、杜云先(24岁,一等兵)、杨云(29岁,上等兵)、黄汉良(22岁,二等兵)、韩国义(20岁,二等兵)、安子良(23岁,二等兵)、周占云(26,下士)等人。
东阳关壮烈牺牲的黄高翼连长,遗体初葬香炉山,后迁葬山西平陆县张店。
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题词:“为国捐躯”。后任一七八师师长杨显名题词:“以热血头颅,灌溉民族自由之花。”
其兄黄仕杰作挽联:
“入孝出悌,讲武练兵,做事做人深有道;修身齐家,精忠报国, 一生一死最光荣”。
黄高翼家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正月在松华乡马南村为他修建了衣冠墓。由仁寿县人、国学名师尹庄伯先生题写碑文。黄高翼在蒲江遗一子(黄国华)、一女(黄代云)。
李家钰部将士在山西东阳关英勇杀敌,受到山西省人民赞扬和爱戴,受到中国共产党赞扬。1938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南方局(驻重庆,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等人领导)机关报《新华日报》报导。
“在东阳关作战负伤的官兵李平白、周玉清等,经黎城县府收容治愈回部,携回黎城县长何公振函,称:‘东阳关之役,贵军官兵英勇抗敌,经一周之血战,日寇伤亡千余人,我忠勇官兵,作战壮烈牺牲者亦在2000人以上。黎城民众对此可歌可泣之事迹,极为崇佩敬仰,久而难忘。除阵亡官兵,由地方民众分别清查埋葬,举行追悼。及负伤官兵已由地方政府收容治疗外,并在东阳关建立‘川军抗日死难纪念碑’一座。在皇帝陵建川军庙一所,每年2月17日,演戏一日,以志不忘。”
1938年7月29日,《新蜀报》也以《黎城民众,纪念国殇 ,建川军庙一所》为题,作了同样报导。
在山西东阳关抗日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蒲江英烈们,永垂不朽!
(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