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鹤山书院

(编辑:admin 日期:2014年05月02日 浏览:次)

鹤山书院,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名臣魏了翁在嘉定三年(1210年)创办。其原址在今鹤山镇樱桃村境内,玉芝山(宋时叫隈支山)半山上,魏了翁葬父的墓地附近。魏了翁《赠王彦正》和《书鹤山书院始末》两文均有详述。

玉芝山最高峰宋朝前叫白鹤峰,魏了翁所建的书院叫白鹤书院,了翁自号白鹤山人。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春,魏了翁44岁,收到叶适寄来的七言古诗一首,前四句是:“苍崖有顶我为庐,日君月妃崖下趋;梳风洗雨耳目醒,玉帝诏许瞻宸居。”(《水心集》卷七《魏华甫鹤山书院》)此诗说明此书院建在很高的山上。

白鹤书院后来改为鹤山书院,藏书十万卷。“其规模的宏富,实为宋代各书院之首,亦使当年国家藏书瞠目其后。”(胡昭曦《四川书院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著作《三易》、《三礼》和朱熹著作《四书语孟集注》、《周易本义》等理学书籍。

建院当年,魏了翁召邛州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生员前来书院学习,一共十多人,当年秋试考中七人,其中蒲江人王万里考得全省举人第一名,其余经过学习,都陆续考中,传为美谈,“从此负笈从师者,络绎不绝。”(魏了翁《书鹤山书院始末》)清光绪《魏了翁传》中载有:“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可见当时鹤山书院在了翁掌教下,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从此人才辈出。《宋史》载有:嘉定进士游似,曾任吏部尚书、丞相等职;嘉定进士吴咏,曾任刑部尚书;嘉定进士牟子才,曾任礼部尚书。

宋代魏了翁建的书院属民办书院,而明代邵有良建在城此一里浅山上的鹤山书院是官办性质的书院。魏了翁鹤山书院的办学经费,除了学生依例缴纳的学费外,主要依靠刊刻发行图书收入为主。刊刻发行的图书有《四书语孟集注》、《周易本义》、朱熹的《小学》等理学书籍。魏了翁还将在秘府任职时抄录的四川没有的善本图书刊刻发行,传播理学思想,扩大蒲江鹤山书院在全川乃至全国的影响。

樱桃村境内的鹤山书院于元代毁坏,现今已无遗迹可考。明成化七年(1471年),邑令邵有良在不确定原址的情况下,重建鹤山书院于城此一里浅山上。一是树典型而广教化,二是奉旨建立官办学校。此书院虽然不在原址,但至今已有530多年历史。清代,书院掌教可考者有潘成禧、陈怀仁、赵适澍、王宗陶、彭廷、钟殿华、李寿堂、解璜、彭体元、陈桂智、徐元善、陈家镇、王汉昭、戴履中、李万钟等。

邵有良《重修鹤山书院记》中写道:“鹤山书院魏文靖先生读书处,去治北一里许。左跨白鹤寺,右带浴丹池,长秋山环绕于前,紫极观拥护于后,诚士人藏修所也。”(清乾隆《蒲江县志》卷四《艺文志》)

清乾隆蒲江名士左国全在一首五言诗《鹤山怀古》中写道:“蒲城里许北,魏氏读书楼,山翠云堪咏(魏了翁读书处隶书‘云吟山’三字),池光墨欲流,文章垂一代,理学足千秋,仰止情何限,典型今尚留。”

知县邵有良建在城北一里浅山上的鹤山书院毁于明末兵燹。雍正三年(1713年),蒲江知县陈昆琇承诏重建鹤山书院于明址。雍正十二年(1722年)蒲江地震,书院有所损毁。雍正十三年(1723年),蒲江知县赵珺署的前任将书院的柱子椽子拿到城内改建文昌宫,魏了翁的牌位也移到了文昌宫内供祀。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知县纪曾荫修复鹤山书院。书院主体为前后相连的两个四合大院,其后侧有一墨绿水池,方余丈,传为了翁淘笔洗砚处,谓之“文靖洗墨”。书院舍精而景幽,清代为蒲江八景之一。后来又建讲堂书舍、墙垣,遍植楠、桧于书院内外,建鹤山祠,专祀魏了翁。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在山顶修建照壁一通,纪曾荫大书“鹤山书院”四大字,每字三尺余见方。照壁后题:“鹤山苍苍,蒲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嘉庆十七年(1812年),知县魏守诚培修登山石阶300余级。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林振禧再次培修。


网友评论:


返回前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