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鹤山书院知多少
鹤山书院知多少
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起源于繁荣的唐代,到了宋代,达到了全盛时期。传统书院主要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接待访学等为重要功能。历史上,岳麓、白鹿洞、睢阳、嵩阳等四大书院曾盛名天下。我县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书法家魏了翁曾在蒲江创办鹤山书院,后在湖南靖州再办鹤山书院,据《宋史》记载,当时“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笈从学”,影响巨大。
书院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中国文化人所向往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传统书院在近代渐趋衰落,历经近百年的沉默,如今又悄然兴起,中国文化书院、万松浦书院、北洋书院、白鹿书院等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县曾经是书院的故乡,是国学传承的重要载体。近期,本刊开辟专栏,推出系列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魏了翁(1178-1237),蒲江人,字华父,世称鹤山先生。南宋理学大师,创办了一系列著名的鹤山书院,一生著述宏富,讲学授徒,弟子遍及天下,其学被称为鹤山学派。魏了翁传播了代表当时宋学最高水平的朱熹学说,从而提高了四川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繁荣了蜀地的学术。创办鹤山书院是魏了翁一生的重要活动,通过开办书院,教学授徒,充分体现并实践了他办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同时也扩大了理学在蜀地的影响,加速了蜀学义理化的进程。后来宋理宗为表彰魏了翁的讲学活动,特御书“鹤山书院”四大字为赠。
蒲江鹤山书院
1210年,魏了翁回乡,于城北白鹤山下创办鹤山书院。了翁在鹤山书院讲学十余年,“士争负笈从之”。后来,历久倾废。明成化十年(1471年)知县邵有良重修。正德十二年(1517年 )御史卢雍重修。明末毁。清雍正四年(1126年)知县陈昆秀重建。嘉庆时知县黄郁章 ,魏宁诚等相继增置薄田850余亩以作院亭,供师生来修膏火。清末民初,书院改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李家钰,著名化工专家杜长明博士,医学专家徐国熙博士等都先后在这里求学。1941年,改办为"蒲江县县立初级中学校";1958年秋开始招收高中新生,逐步办成完全中学;1982年被命名为省首批重点中学。
靖州鹤山书院
1226年 魏了翁贬谪靖州时,创办了怀化市境内最早的书院--鹤山书院,其院址就在州治北最高的山坡上。史载:“了翁以起居舍人论事,忤史弥远,谪靖州,筑鹤山书院,杜门六载,著《五经要略》。”他以山上绿树花草为伴,住院讲学长达五年,吸引众多学子“不远千里,负笈从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明代曾经三次重修。清代也曾多次重修。清末光三十二年(1906年),改名为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鹤山高等小学校。现为靖州鹤山小学。
泸州鹤山书院
1232年,知州魏了翁建立鹤山书院于城南。附祀乡贤尹吉甫。后变 废为穆清 祠。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兵备道尹嘉言建尊经阁,书院规模未能全部恢复。清雍 正十年(1732年),知州马世藻改建于学官前,祀魏了翁。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州安洪德建并置 学田2处。乾隆十四 年,知州刘辰骏正名“鹤山”。次年知州杨超、夏沼新等相继置 学田18年,铺房36间。 以其收入供一应经费开支,山长由知州延聘。生徒名生中额无 定,“视高山长学求为之转移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为 校士馆。
钱栻题泸县鹤山书院
魏了翁讲学之区,鹤鸣子和;尹伯奇抚琴于此,山高水长。
今泸州钟鼓楼广场犹抱琵琶半遮面,广场一侧有2002年7月建立的“泸州图”汉白玉浮雕,作者赵永康先生。其中有:“启育元元,魏了翁鹤山书院。”
苏州鹤山书院
今苏州书院巷,唐宋时称南宫坊。宋代因魏了翁所创鹤山书院在此,故名。元代仁宗年间,魏了翁的曾孙魏收居住苏州,曾经倡议重建鹤山书院,据《道圆学古录》卷六《魏氏请建鹤山书院》记载:“上请于朝,以先人之居分籍在已者,规以为鹤山书院,请得与明师良友,讲求其所传。”至顺元年,文宗命虞集题“鹤山书院”,并作《鹤山书院记》。于是,苏州鹤山书院得以重建。明清,在此设江苏巡抚衙署,两代有周忱、海瑞、汤斌、林则徐、丁日昌等名臣治事其中,古迹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