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医院的新生托起蒲江群众改善医疗的期盼 管出一个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编辑:admin 日期:2013年12月09日 浏览:次)

78岁的李西林大爷,如今精神矍铄地笑言:自己希望能看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但是在一年多之前,李大爷却是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去年8月,李大爷因为感冒引发肺病,导致呼吸衰竭,按照蒲江的惯例,家属寻求向成都大医院转院,但均被告知这样的情况需要就地处置。随即李大爷住进了蒲江县人民医院创建还不到一年的ICU病房。经过抢救,昏迷了三天的李大爷终于苏醒。

现在,李大爷逢人就会夸赞县医院的转变,更是把蒲江县医院ICU科主任李孝锦视为“救命恩人”。像李西林这样被成功挽救生命的危重病人已经有1032名,这有赖于2011年9月蒲江历史上第一个ICU科室的建立,两年多的时间,90%以上的抢救成功率,并从此结束了蒲江重症病人只能转院成都的历史。其实ICU的建立,仅仅是这所医院新生的一部分,就如蒲江老百姓说的那样:县医院完全变了一个样,蒲江人有福了。

提升县医院整体诊疗技术

建一个蒲江医生的“黄埔军校”

对蒲江县医院几十名医护人员进行速成培训,迅速把蒲江的ICU建立起来,李孝锦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抽调到蒲江之初,完全没料到自己责任的艰巨。28名医生、护士,抢救方法、重症学理论、与病人沟通技巧等知识,一周培训,“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于ICU是一张白纸,”开张后的ICU,李孝锦既当老师又当医生,手把手地带,“白纸起家”。

李孝锦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现在的蒲江县医院ICU科室,已经成为医院所有医生轮训的必去科室。院长程弓说:“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蒲江医生的‘黄埔军校’,通过对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救治,不断提升蒲江县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

走进不到10平方米的ICU医生办公室,两面墙壁上重叠着挂满了感谢的锦旗,李孝锦带出的第一个徒弟刘洋,已经肩负起蒲江ICU的第二任住院总医师职责,“ICU就像我们医院的特种部队,设备好,医护素质高,但压力大。”刘洋告诉记者,作为成都三医院专家带出来的第一批蒲江ICU医生,丝毫不敢懈怠,既不能有负师傅的悉心教导,更不能辜负蒲江群众对改善医疗条件的期待。

建起了ICU,带出了队伍,李孝锦又着手如何“授人以渔”,在他的带领下,他们拿下四川省卫生厅省级科研课题,参与联合华西医院、成都三医院一起攻关的市卫生局课题,“有了科研水平,医院技术力量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两岁的蒲江ICU,如今不仅使用着与华西医院、成都三医院ICU一样的先进救护设备,更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县医院ICU”。就像那些厚厚的表扬信和锦旗,既标注着这个年轻蒲江ICU的成长足迹,同时也书写着对它的肯定和赞誉。

对医院“动手术”

展现一个里外全新的医院

2011年8月,蒲江老百姓看到了县医院的变化,一座新的门诊大楼正式开诊。走进这所“新医院”,才更让蒲江老百姓感到变化。

出生证、医学证明、医保资料……过去,楼上楼下跑,这个科室进那个科室出,现在,大厅门口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一站搞定;过去,门诊大厅熙熙攘攘,现在陪同家属坐在“病友之家”享受茶水,翻阅报纸,各科室就诊秩序井然。从寿安赶来看病的郭闵辉,在导医服务队的引导下,很快就熟悉了就诊程序,“现在到县医院看病很轻松,不会在搞不清程序上浪费时间。”其实,让蒲江老百姓感到更轻松的是每次看病费用的减少。

据了解,今年成都市卫生局对48家二甲医院核心指标抽查中,蒲江县医院的看病支出属于较低的,且医疗质量属于中上。用程弓的话说:蒲江县医院看病费用降低,相当于蒲江26万老百姓每人每年少支出10元医药费。

看病支出降低,医疗效果提升,这要得益于成都市三医院及其蒲江医院团队3年来对这所医院动的“大手术”。“这个‘手术’是从里到外的,重要的是导入全新的发展理念。”程弓认为,建立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才是实现一所医院跨越发展,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

为了让病人感受到更好的服务,蒲江县医院聘请礼仪专家培训导医服务员;住院病人取药、办手续全部由护工免费完成;全员培训如何与病患沟通的技巧;为了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从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入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建立医德医风、科研水平、服务态度等多维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辐射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定期给蒲江13个乡镇卫生院讲课培训;为了更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秉承“厚德积善”,抢救了很多“无名氏”,承担了许多公益性的救死扶伤。

一组数据显示,这所医院经过三年托管,正在焕发新生,成为一所留得住人才的医院:托管前三年,进了42人,走了37人,托管后三年,进了180人,流失不到10人。

蒲江县医院正朝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努力迈进。不久的将来,蒲江老百姓会享受到更加廉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如蒲江老百姓对这所变化中的医院的评价那样:有一点“大”医院的影子了。

 


网友评论:


返回前页 返回